调研问答全文
顺丰控股 (002352) 2019-03-18
第一部分:公司2018年度的业绩解读、战略方向与部署落地、新业务发展及顺丰科技介绍。
一、解读公司2018年度业绩
1、2018年财务主要指标:
公司2018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27.6%,业务量38.7亿票,同比增长26.8%;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分别小幅下滑4.6%和5.9%。
2、营业收入增速高于行业,新业务表现亮眼:
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高于行业21.8%的平均增速,同时在行业近三年增速逐步放缓的背景下,公司营收增速呈现上升趋势。传统业务仍保有较稳健增长,同时重货、冷运、同城配等新业务的扩张卓有成效,分别达成83%、85%和172%的高增长。新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14%提升到19%。
从客户角度来看,依托于公司战略转型,为B端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在逐步增强,B端客户的数量和营收贡献也在逐步提升。月结客户贡献营收占比提升至55%,截至18年底活跃月结客户数超104万,其中稳定使用公司多个业务板块的SKA客户也在持续增加。
3、战略性投入加大,影响毛利率及扣非净利率轻微下滑:
毛利方面,公司2018年度实现毛利163亿元,毛利率17.9%,较2017年的20.2%下滑2.3个百分点。其中:
(1)人工成本占收入比上升0.2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业务拓展增加了一二线人员投入;同时为提升基层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为员工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公司加大在员工“医食住教”等方面福利投入。但另一方面,受益于科技水平提高,收派人均效能提升了8%,电子化带来部分环节人力成本明显下降,起到一定抵消作用。
(2)运力成本占收入比上升1.8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重货业务干支线、经济业务直发干线投入增加所致,支撑了重货、经济业务高增长,且服务时效明显提升。同时运力主要采用外包形式,在资源投入上具备一定灵活性,给予成本弹性管控空间。
(3)其他经营成本占收入比上升0.1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业务拓展增加了较多新网点及场地,办公及租赁费有所增长。但同时因公司推行绿色包装、定制包材等,实现绿色环保、降低快件破损率,包材成本、理赔成本得到控制。
扣非净利润方面,公司2018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8亿元,扣非净利率3.83%,较2017年的5.20%下滑1.37个百分点。除因上述毛利率下滑影响外,主要是:
(4)管理费用占收入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得益于科技投入及管理智能化水平提升,持续体现规模效益;
(5)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上升0.17个百分点:公司致力于用科技驱动物流业变革,打造基于行业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公司,因此科技投入是公司长期战略,18年科技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3%,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以上;
(6)此外,销售费用占收入比轻微上升0.0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占收入比轻微下降0.05个百分点;整体变化不大。
4、资本结构整体健康,为抢占优质资源的投入增加:
截至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48.5%,较2017年的46.2%有轻微上升,整体还是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此外,因2018年公司加大新业务投入、抢占战略性优质资源,在投资支出上有所提升。若剔除一些临时优质办公资产购置影响,资产类投入占收入比保持在10%以内。
二、公司战略方向与落地情况
1、公司2018年在综合物流、战略投资、关键资源获取上都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投资上,通过一系列合作及并购,包括收购DHL供应链大中华区业务、控股新夏晖冷链大中华区业务、UPS合作国际标快+产品、参股国际货代平台Flexport、成立顺心捷达等,快速提升公司国内及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关键资源获取上,鄂州机场已通过国家系列审批流程,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顺丰航空拥有52架全货机,步入中等航空公司行列;与中铁快运成立合资公司,充分利用高铁资源,在中短距离上保持时效和成本优势;此外,综合物流能力提升方面,传统业务保持龙头地位,重货、冷运、同城、国际、解决方案等也取得一定突破。
2、结合自身发展及对外投资并购,公司初步具备了端到端供应链服务能力。18年我们把握几个特别好的市场机会,并购了供应链领域高质量标的,快速获得了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公司逐步整合这些2B头部客户的供应链资源和能力,结合顺丰2B中高端客户服务能力及2C广泛网络覆盖,将整个网络打通、链接起来,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B2B2C一体化全流程供应链物流服务,未来在整个大物流市场将体现巨大的价值。
3、在具体客户服务上,战略落地案例也逐步体现。譬如3C行业,我们以往大多只为客户提供全国快递配送服务,但随着顺丰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已逐步延伸到为客户提供自动化仓储、零担快运、跨境物流、前置微仓、同城急送、逆向物流、售后维修等供应链多个环节;同时,依托科技技术,在销售预测、仓网规划、智慧分仓、同城调拨等领域提供智能系统支持,帮助客户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收。顺丰服务始于物流,但不止于物流,致力于帮助客户打造基于新业态下的科技驱动的智慧供应链服务。
4、总的来说,未来顺丰战略方向,是立足于行业解决方案,切入大物流市场,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升级改造;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顺丰自身和客户的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三、新业务发展情况
1、新业务在战略执行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目前已有19%的收入来自于新业务,整体体量还在不断增长。
2、快运业务方面,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我们也是业内唯一采用直营和加盟相结合模式,整体体量已具备规模,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达80%+,产品实现快运中高端及主体市场全覆盖;同时,在武汉投入首个重货自动化分拣中转场,属业内自动化技术最高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处理效率;未来,顺丰提供高品质、全程可视化、线上化、快速稳定的快运物流服务,成为切入B端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3、冷运业务方面,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42.4亿,同比增长84.9%,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在B端客户市场,公司融合新夏晖共同发力高标准冷运市场,协同新夏晖、DHL冷链,合力为客户提供高标准冷链解决方案,餐饮冷链客户数量取得快速增长。在C端客户市场,公司生鲜产品销量大增,通过丰农科技、包装操作、极速配送等手段积极打造地方生鲜农产品品牌,助理生鲜“上行”,提供产供销配一体化解决方案。
4、同城配业务方面,2018年实现近10亿营收,同比增长172%。同城配整体市场增长很快,体现城市新生活发展方向。顺丰同城业务掌握了不限于餐饮行业的最好头部客户资源,客户品牌粘合度很强。伴随冷链板块逐步打通餐饮行业B2B供应链,结合顺丰同城即时物流配送服务,为品质餐饮客户提供从食材采购、冷链运输到餐品末端配送一体化服务,在中高端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
四、顺丰科技
1、作为一家物流界的龙头企业,顺丰在科技方面投入的力度很大,同时顺丰也有足够多场景来发挥科技的力量。顺丰对科技的投入主要在三个领域,第一是业务环节的降本增效,第二是用科技的能力帮助公司拓展新的业务,第三是匹配公司战略目标,建立关键战略能力。
2、降本增效方面:
在收派环节,利用大数据和运筹优化算法,对件量准确预测,对小哥排班优化调配,任务精细化管理提升收派效能;利用智能硬件,解放小哥双手。我们期待今年有10%-12%的效能提升,每一个百分点的效能提升都对应着人工成本的节省;
在运输环节,今年车货匹配平台将会落地,打造融合自有运输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平台,提升运力成本管控能力。将运筹优化运用在物流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中,优化传统快递业务与新业务协同效应,提升装载率;
在中转环节,一方面加大采用自动化设备,今年可以看到人力成本节省;另外是智能化的异常处理平台,在中转环节能够把异常件及时处理,即能节约成本,又能提升客户体验;
在服务环节,智能语音客服今年将大规模推广;包装实验室已有200多项专利,保证生鲜产品的寄递品质,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内部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视觉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实现系统智能化管控,同时底盘管理系统提升人、财、物内部管理效率,增强风险管控,降低管理费用占比。
3、助力增收方面:
现阶段客户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仓储+配送组合,顺丰科技通过打通客户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结合智能化大数据分析、自动化基础设施投入,帮助客户解决供应链低效环节。在双十一期间,公司已初步和一些国际知名化妆品、消费品头部品牌客户进行密切合作,已初见成效,获得客户高度好评。另外在快运、国际、同城、冷运板块新业务发展,都是和科技紧密配合,提供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
4、战略能力方面:
科技投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呈现效果,但战略能力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公司长期紧贴用户和市场变化的必要能力。顺丰侧重于打造几个重要的战略能力,包括供应链管理和智慧物流,大量利用传感器、大数据技术,帮助客户解决供应链低效的问题。自动化、机器人把物流行业从人力密集变成科技密集,助力客户整体供应链改造,是顺丰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问答环节
Q1:公司单票价格的情况如何,毛利率情况如何展望?
答:公司产品结构已经多元化,在价格策略方面,我们没有打价格战,市场份额的增长并不是用价格战换回来的。
预计2019年盈利能力略微回升,成本节约举措需一定时间才能生效,因此下半年改善将更加明显。
Q2:运输的成本弹性较大,是否可细化一下公司在成本方面的举措;最近几年的科技投入较大,未来的指引如何?
答:公司的车货匹配平台近期已经搭建,我们认为,车辆每公里运输成本很重要,影响因素包括车辆自身成本、司机运费以及装载率;因此我们去年开发了平台,希望更有效的匹配内部资源,推进运力社会化,并将社会资源引入;通过资源的合理匹配提升装载率;公司希望将来能够开放这个运力池,吸引更多的运输资源。
公司科技整体投入2019年预计会保持在营业收入的3%,后面我们会维持在这个水平。如果回报更加明显的话,会加大投入。
Q3:公司2018年新业务增速挺快,但是净利润方面有一定压力。传统件中,三通一达的时效件产品已经做出来了,我们短期如何应对?
答:关于新业务:对于消费者服务的承诺是顺丰的立足之本,我们不会把短期利益看作是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我们不断完善产品体系;从新业务发展节奏来看,市场的速度不是我们决定的,资本进来来了以后,可能更多的竞争对手,我们如果不去管这个节奏,完全自己走,也会有问题。
关于时效件:
一直以来的优质服务和安全性是公司最为重要的目标,也是客户选择顺丰的重要理由。
公司是通过差异化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的:远距离快件方面,我们有飞机的庞大优势,鄂州机场启用后会更加明显;中等长度的线路方面,公司与高铁的结合的新手段会让我们的优势更加明显;短途线路的竞争是较为激烈,但是顺丰具有稳定性、服务也有优势,中高端客户看重这个方面的优势。
目前趋势是:客户不只是需要时效件,时效件市场会不断新增偏供应链的需求,公司在时效件业务方面针对不同行业的场景,推出定制化的创新服务,并整合公司的科技能力、增值服务等等。过去一年这类业务的拓展也带来增量。在细分领域会有较好发展;
Q4:公司二月份销售同比下降,请问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1、2018年、2019年春节高峰期不在同一期间,因此快递的高峰期不同,2019年2月基本处于春节后,相比之下,2018年二月份基数较高;
2、2019年新年后工厂、中小电商客户开工普遍较晚;中西和华北部分地区受节后降雪降温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的影响,部分工厂放假时间比去年延长。
Q5:公司的经济件体量较小,但是中国电商市场发展不错,策略上怎么看。
答:公司的经济件以电商件为主,行业增速略微放缓,但仍旧有20%左右增幅。公司在中高端电商件产品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2018年举措包括:
1、对经济产品持续优化升级,建立了一张更快捷、更安全、性价比更高的陆运网络;
2、结合科技手段,充分提升资源利用率,降本增效;
3、结合市场仓干配一体物流发展趋势,联动仓网资源并搭建“智能预测+仓网配送”一体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收入规模和市占率。
中国电商市场规模的巨大,且仍旧保持较好的增速;作为独立、直营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顺丰在这个板块打造的是电商解决综合解决方案的重要能力。
Q6:重货快运产品未来的展望?
答:2018年重货快运收入依旧保持83%的高速增长,近几年由于搭建快运网络运输能力等原因,公司在重货方面投入较多,导致重货毛利较低。经过近几年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具备覆盖全产品的能力,公司在这个板块时效业界领先,达成率优于同行,并提供了门到门的高品质服务;公司希望随着初期网络搭建的完成,规模效应会逐步提升快运的盈利水平。
Q7:怎么看直营和加盟,未来三到五年的看法。
答:这个行业很难有哪家公司可以严格定义为加盟或直营的模式,每家公司的业务几乎都有涉及两个模式。对于顺丰,直营和加盟目前是否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就要看科技上是否能更好的融合。
Q8:科技如何助力行业解决方案?科技人员的定位是?
答复:顺丰提供的不仅仅是传统合同物流服务,而是以快递DNA、用科技手段打造全新的B2B2C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体验,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科技通过对海量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帮助客户实现销售预测、前置分仓,实现消费者下单一小时到货的极速物流体验;同时协同客户改善其仓网布局、库存管理,线上线下库存联动,以最高效、成本最优的方式实现货物流转并提升C端消费者购物体验,帮助客户降本增收。
同时,顺丰拥有最丰富的线下场景,有完整的端到端数据,这是单纯科技公司无法比拟的。顺丰科技人员是充分参与到业务环节,与业务线深度融合,科技运用目的是助力实施行业解决方案。我们不会盲目做全盘科技布局,更注重于应用层面,采用自研、合作、采购等多种方式,与业务部门的需求相结合,解决物流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降本增收的绩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