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远光软件 (002063) 2019-03-18
1、公司主要情况的介绍
答: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团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产品及服务供应商,专注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逾30年,在能源行业企业管理软件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主营产品与服务包括集团管理、智慧能源、智能物联、社会互联等。
公司2019年1月披露《关于股东权益变动暨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提示性公告》等公告,权益变动后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电商公司”)将成为本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基于公司良好的基本面情况,国网电商公司认同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实施本次权益变动,有助于国网电商公司实现能源互联网、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与国内资本市场平台的融合和贯通,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核心竞争力。
公司紧随能源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浪潮,在强化既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战略。公司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结合外部环境变化、重点市场发展要求等,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用,重点布局区块链技术;深入研究智慧能源、大数据业务和系统架构升级等。
在业务方面:公司聚焦能源行业,在整体战略布局上,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并购,已完成了在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的全链条业务部署。拥有3家从事发电领域的子公司:远光共创、智和卓源、瑞翔科技;拥有3家从事配售电业务的子公司:昊美科技、高远电能、融和晟源;拥有2家从事云业务、大数据业务的子公司:远光能源互联网、北京智和咨询(电力大数据建模)。 同时新成立从事光伏的子公司,在光伏、储能、综合能源方面全面布局。
在产品方面:公司在电力IOT(物联网)平台、能源BDaas(大数据平台)、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配售电云平台、电费清分结算平台等多个领域,已完成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并在客户中得到应用。 例如:中电联的电力大数据平台、dian123云平台等等。
公司子公司昊美科技在电网终端设备方面多年积累,拥有电力智能终端的相关软硬件产品,长期致力于智能电网检修运维。在电网终端信息采集、配网自动成图、智能工作票、电网设备故障预测、设备预防性检修等多个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并与多家智能电表厂商、物联网芯片厂商、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
2、国网电商公司和公司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能做什么?
答: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在三年时间内“基本建成”。国网电商公司是国家电网的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商自成立之初起,便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电网的核心数据运营平台。国网电商公司成为远光软件的第一大股东,有助于国网电商公司实现能源互联网、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与国内资本市场平台的融合和贯通。
基于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国网电商公司和远光软件积累多年的产品、业务和平台优势,研发、运营、集成、服务能力,将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层”和“平台层”切入,向“感知层”和“网络层”渗透。
因此,远光软件、国网电商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以及远光软件这一上市公司资本平台,都将在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答: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
(1)深刻理解客户需求
公司核心团队专注集团企业客户特别是电力行业集团客户逾30年,对电力行业的产业特性、经营特点、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有着长期、深入、全面的理解,同时紧密跟踪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有利于公司精准把握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抓住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
(2)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公司的集团资源管控等核心产品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已形成了稳固的市场份额优势和竞争力,产品与服务被集团客户特别是电力行业客户长期认可和接受,同时逐步向航空公司、医院等新的领域扩展。
(3)紧贴行业发展趋势的技术储备
基于在电力行业深耕多年的理解,同时逐年不断强化自主研发投入,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储备日渐深厚。公司紧贴行业发展趋势的技术储备有利于在行业快速转型发展过程中抢得先机,并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升级现有产品,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为现有及潜在的客户提供更先进、灵活的信息化支持。
4、公司各大产品分类收入规模及比例?
答:根据公司2017年报,公司既有优势业务集团管理占比78%,智慧能源、智能物联等创新业务占比18%。2018年的数据尚在统计中,请关注公司将于4月份披露的2018年度报告。
5、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情况?
答:根据公司2017年报,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79%,2016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17%。2018年的数据尚在统计中,请关注公司将于4月份披露的2018年度报告。
6、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有4100多万的商誉,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答: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和审计要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对确认了商誉的被投资企业严格进行了减值测试,如有被投资企业存在减值迹象,则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商誉减值损失。公司商誉为收购子公司股权溢价所致,截止2017年底,商誉4149万元,占2017年底总资产比例为1.66%。收购时公司已全面考察子公司情况,收购后加强与子公司融合,深化营销协同,充分发挥母子公司优势,整体投资风险可控。
7、公司2018年、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情况如何?
答:公司已披露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03%。关于2019年第一季度情况,请关注公司将于2019年4月底之前披露的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