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众生药业 (002317) 2019-03-20
1、公司2018年的业绩情况?
答:公司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0%-20%。根据公司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012.64万元,同比增长20.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96.89万元,同比增长5.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333.69万元,同比增长28.29%。公司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2、公司的营销建设情况?
答:公司通过推行“营销中心公司化,推广组织专业化平台化、业务结构多元化、营销网络下沉化”等四项原则和措施,继续深化营销管理改革,推动公司营销工作良性、快速发展。
公司继续优化营销组织机构,各营销板块发展方向明确、经营策略清晰。通过专业化和平台化子公司改造,进一步释放了团队的活力,提高了市场响应和决策速度,激发了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公司内部的产品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推动业绩提升。
在分级诊疗及医药分开等医改政策的引导下,营销加大了对于县域医疗市场的覆盖能力和院外零售连锁的布局力量,进一步完善发展公司零售推广体系,丰富营销业态,夯实业绩产出结构。
在“全产品、全渠道、全终端”的经营策略下,公司激活部分潜力产品上市销售且进展良好,核心产品继续保持增长;在两票制的推动下,商务事业部进一步完善了现有渠道管理体系,在提高渠道服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渠道服务标准。公司与优质商业公司联合,在非优势领域的零售连锁及第三终端持续发力,使公司的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公司通过慢病管理与糖网筛查项目,继续加大与国内大型连锁药店深度合作,扩大公司在零售领域的覆盖规模。
3、公司研发团队的建设情况?
答:公司建有“新产品开发中心”,搭建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创新药物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门从事药物研发的科研机构和平台;研发中心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等不同学历层次构成并且具有丰富药品研发经验的新产品研发队伍,各类研究与试验开发人员近400人。
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寻找适合中小药企的创新药开发路径。在创新药临床前研究阶段与国际顶级CRO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项目委员会和项目团队,基于公司选定疾病领域进行合作开发,由公司研发团队负责选题立项和过程管理,CRO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创新药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则以公司自主开发为主,公司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的方式,已建立起一支高效、执行力强的创新药临床开发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具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工作经历和多年创新药临床开发经验,公司的系统性药学研究体系及产业化开发能力可以保障创新药快速进行产业化开发。
2018年公司以五个创新药项目出资设立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并成功引进A轮战略投资者。众生睿创的设立有利于吸引更多外部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公司研发体系;同时,还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共担研发投资风险,为公司研发项目拓展融资平台创造条件,并更好地推进创新药研发项目进程,促进公司持续、快速、长远、健康发展,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事项。
4、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目前进展情况?
答:2018 年,公司以肝病及呼吸领域的五个创新药研发项目,并联合在创新研发项目的管理和运营,以及融资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的股东,共同设立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公司基于众生睿创未来独立上市可能性的考虑,以现金增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 A 轮融资。目前,众生睿创完成A 轮融资,并收到全部增资款 1,580 万美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众生睿创的股权比例为 77.24%,众生睿创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本次增资扩股投资款的到位,为公司创新药未来研发资金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加快创新药研发项目开发和药品上市的进程,也为日后的资本引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基于众生睿创未来在科创板或境外市场独立上市考虑的重要举措,有助进一步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股东的利益。目前,众生睿创按计划进行创新药研发并持续开展后续融资工作。
5、公司的药品生产主要在哪些地方?
答:公司药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东莞。考虑到公司受地区能源成本、人力成本、环保成本等因素影响,也考虑到未来产能的增加,公司通过利用子公司先强药业、逸舒制药的生产基地,发挥母子公司在生产产能方面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发挥管理潜力。
6、公司在眼科领域的布局情况?
答:眼科是公司有核心优势和特色的业务板块,公司眼科产品线齐全,由治疗眼底病的复方血栓通系列产品、抗过敏首仿品种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抗炎产品普拉洛芬滴眼液等共同构成了覆盖眼科的全品类产品群。公司在眼科领域具备坚实的市场基础、成熟的生产条件、拥有优势的学术资源,整合资源并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丰富眼科资源的效用,是我们在眼科领域顺势而为的举措。
公司坚持以医药制造为主业,适度进入眼科医疗服务。公司 17 年收购奥理德视光学以及宣城眼科,进入眼科医疗服务领域,扩大业务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