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宋城演艺 (300144) 2019-03-28
一、公司基本情况回顾与展望
2018年宏观经济承压,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但公司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收入32.11亿元/+6.20%,业绩12.87亿元/+20.57%。展望2019Q1,在九寨沟项目未开业、三亚/丽江仅1个剧院开业、杭州本部两个剧院开业的情况下,一季报预告业绩预计同增10%-20%;若剥离六间房后数据模拟,预计演艺主业收入/扣非业绩同增30%+,超出公司此前预期。
1、丰富演艺内涵
1)公司从过去的一台节目打天下,到现在的多台节目多种活动发展,比如杭州本部增加“大地震”、“白蛇传”、“丽江恋歌”等演艺项目,“我在宋城当演员”活动中年轻人踊跃参与,表示比“千古情”体验还要好。
2)三亚景区建设了2号剧院,在2号剧院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假以时日,三亚景区有望向杭州宋城的体量看起。更长期来看,预计未来杭州、三亚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加强选址规划
选址分为大选址与小选址,大选址主要是指选择大城市,小选址就是具体选择在城市的区位、是否处于旅游路线上,比如在西安,小选址是否跟兵马俑一条线路。丽江的选址并不理想,在旅游线路的反方向上,但丽江项目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目前丽江 “千古情”正处于增长的快车道上,对今后的选址有借鉴意义。
3、科学安排场次
目前演出场次主要从下午2点开始,之前世界上没有演出是两点钟开始的。最开始,下午2点的场次从7、8个人到一百个人,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火爆的场次,有时候甚至比7点半的夜间黄金场表现还要好10%-20%。实践证明宋城有影响市场的能力,可以改变观演习惯。
坚持不断创新,现在公司对中午12点的场次进行周密布局。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实行价格倾斜等举措,12点场现在上座率达到了60%,预计未来可达到80%+。通常10点钟开园,开园就有1000多人,游客要等到2点是不人性化的,所以需要合理安排更多时段的场次。
4、提高管理水平
1)公司在管理上做了巨大创新,每个景区从平均260多人,在不影响服务质量前提下,降到了190人。整体员工结构非常精干,整个公司2018年底仅1700多人。
2)公司鼓励员工提建议,对提出有效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
3)提高其他服务质量,加强园区清洁,打造五星级厕所,在每一个景区提供晴雨皆宜的风雨长廊。
5、项目动态更新
公司在手项目有15个。预计这些项目平均可以达到丽江、三亚、九寨三大项目平均的90%,当然需要一定的培育时间。公司不苛求首年盈利,因为品质追求和首年推广成本相对较高,比如杭州的定向推广,之前头条广告二百万,现在翻了三倍多达到六百多万。公司会考虑相对低成本的渠道,比如公交车、演员巡游、公益等,控制推广成本。
张家界项目:预计2019年7月初营业。
西安项目:预计2019年完工,但下半年是淡季,天气较冷,所以倾向春节前后开业。西安是公司最精品的项目,与政府合作,公司会尽力打造成精品,而不是为赶时间牺牲质量。
上海项目:上海项目规划方案前后修改了400多轮,原计划建设3个剧院、采用3种表演形式,现在计划建设4个剧院、采取4种表演形式。市场担心城市演艺的可行性,但上海同样也是个巨大的旅游目的地。公司对上海项目充满信心,未来上海项目成功后,对城市演艺模式向其他省会城市推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最近有数家商业连锁公司的负责人也在和我们接触,提出了改造演艺平台的构想。
佛山项目:2019年佛山项目马上要开工。
西塘项目:现有的项目会在2021年全部完成。西塘将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
其他:珠三角除了佛山之外,也在推进其他项目。宋城的项目并不是一个省只有一个、一个长三角只能有两个。长三角各地文化是不一样的,甚至是隔半小时车程就能有一个。当然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像杭州宋城做到8.6亿收入,但比如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每个地方做到1-2亿利润是没问题的。
关于珠三角,整个世界北纬20多度的地方都非常适合做旅游。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原因一年总有几个月的淡季,但是珠三角超过10个月都是旺季,所以公司会对珠三角加大投资力度。另外对于空白地区比如成都等会加大考察探索力度。
二、问答环节
1、六间房
Q:六间房整体营收下降,利润端超预期的原因?六间房货币资金减少,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以及未来投入规划?
A:第一,营业成本的下降,对家族政策进行调整,优化了成本的支出。第二,营销政策调整,总体营销费用减少,带来整体利润增速高于收入的增速。 六间房未来规划方面,在年报与业绩对赌审核报告出了之后,六间房在四月份会与花椒完成最后一步的重组,同时会对花椒与六间房业务进行深度整合;其次还会有新业务的创新,比如电商、综艺等。加强整合后公司的互联网属性,同时提升用户流量。对“六花”整合之后的资本运作,公司也会跟其他股东一道沟通和思考。
Q:六间房预计4月份出表,如何评价这些年与六间房的合作? 投资收益会在2019年一次性计提吗?
A:2015年并购时,我们认为线下演艺和线上演艺并没有本质区别,线下和线上演艺(YY/陌陌)的市场空间都非常巨大,这是当初的整合出发点。现在回过头看,线下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还是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完全整合有一定难度,目前来看让六间房回归互联网企业属性,会更有利于它的发展。六间房的投资收益会在4月30日合并完成后,在2019年以公允价值计量出来。
2、国内项目
Q:从半径覆盖角度,宁乡、明月山、张家界项目车程距离较近,是否会相互影响?这些景区状况如何?
A:宁乡、明月山、张家界、桂林等项目的距离都非常近,但各个千古情项目均立足于当地文化,呈现出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因此产品间形成差异化;张家界为一线旅游目的地,客户构成主要为外地游客,但宁乡、明月山均非旅游目的地,基本都是靠散客,游客数不会每年上涨,但在高位会保持相对稳定。市场上有接受的过程是可以理解的。
Q:公司内部挖潜比如三亚第二剧院、杭州第三剧院的推进进度?
A:19年重大战略布局在于从一台千古情向演艺集群概念转变,从1日游转变为2日游。1)杭州本部将在今年完成3/4号剧院、加上半露天的丽江恋歌剧院,预计宋城景区年底将拥有5个能容纳3000人以上的剧院,可同时上演12个剧目。目前计划在原有票价基础上,推出两日游,三日游产品,相应的票价也会合理提升,但带给游客的性价比会更高。2)三亚今年会推出2号剧院。3)公司会将这些概念拷贝至全国,每个剧院增加三台剧目,自制剧目为主,也会引进一些有市场认可度的剧目。 根据公司自有售票系统的统计,目前公司的重游率在持续提升。公司通过演艺集群战略,向文化高地发展,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同时注重开发亲子游项目。 公司用了半年时间梳理剧院建设标准化,不断优化,使每个剧院投资减少30%,项目建设期缩短3个月,未来几年公司计划新增建设几十个剧院。预计每个剧院少投入4000-5000万,整体节约数十亿。
Q:九寨沟大概重开日期?
A:九寨沟项目经过一年的整改,已具备开园条件。但目前九寨沟主景区还未开放,只要九寨沟条件合适,宋城一定会第一时间开园。有一点可以预期,长时间关园会提升游客对景区的期待程度,一旦打开会有很多游客涌入,收入也会爆发式增长。
Q:展望一下明年将推出的上海项目?
A:在培育市场的同时追求盈利。对上海市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公司有信心,上海创作组融合了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既有现代特色也有古典文化。现在策划部承担了“西施吴王”的剧本,剧本展现不错。公司能把实习生培养成能上台表演的演员,也能把有智慧的员工培养成好的导演。时间会证明宋城的实力。
Q:公司在国外的布局情况如何?
A:澳洲项目的推进速度略慢,但是投资者完全无需担心。澳洲项目是按照千古情的模式讲述澳洲故事,黄金海岸每年有1200万的旅游人口,演艺市场非常大。目前推进慢,主要是因为澳洲政府修建的一条路穿过宋城地块的边缘,审核非常严格。同时我们又对澳洲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较之前更少。 泰国、东南亚市场观众热情也很高,当地一些比较一般的剧场每年都有200万人的流量。宋城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但不会陷入到文化冲突的泥沼里,也会雇佣一些海外的员工,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公司对国外市场有信心。
3、演艺市场空间
Q:演艺行业的需求情况?公司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
A:演艺市场容量非常大,现有演艺项目远未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认为只要有5000-6000万人的地方,就能布局演艺项目。轻资产方面,目前寻求合作的项目有10多个,但是创作团队要集中力量做好当前手中的项目,其他轻资产项目或要等到手中项目开园之后再考虑。
Q:城市演艺未来发展方向,城市演艺的空间有多大?
A:我们认为城市演艺与旅游演艺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界线,只是二者面向的消费群体略有不同,城市中以商旅人士居多,还包含部分旅游游客。其实北京每年约有7000多场演出,但是盈利能力较差,主要依靠补贴等方式。宋城不会附庸风雅推出没有盈利空间的演出。未来演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形成大的演艺集群,二是部分演出实现小规模化,例如采取话剧、相声、行为艺术等形式,公司除了建设3000人的剧院外,还会考虑建设1000、800人的剧院,甚至是500人的戏曲剧院。总之, 不断丰富演艺内涵,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才是演艺未来的发展方向,演艺行业也会比主题公园的收入空间大,利润率更高。宋城的平均毛利率80%以上,随着项目的增多,想象空间很大。
4、经营表现及其他
Q:2018年报上收入同增6%,经营性现金流同减降低7%,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
A:经营性现金流差异主要受轻资产项目的预收款影响。
Q:轻资产项目确认收入的节奏如何?
A:轻资产项目收入按照已完成工作量分阶段确认,通常到开业时已确认70%,剩余部分(维护费用和品牌授权费)在后续5年内逐年确认。
Q:门票价格近几年一直在涨,未来预计门票价格走势如何?
A:第一,今后项目凡是有2-3个剧院的地方,比如桂林预留了三个剧院的位置,都可能成为演艺谷,进而也会有两日票、三日票的需求,门票价格会相应提高,游客性价比更会提高,这种提高票价的方式有利于积累市场的口碑,价值也更高。第二,现有的题材较新的项目,公司会单独收费,比如西塘的万人旋转大剧院的“中世纪的荣耀”,这种 “第二张票”的模式有利于开拓新的空间,为宋城找到新的增长点。
Q:重点景区的团散比如何?
A:杭州宋城大概超过60%的营收是由散客贡献的,不到40%是团体游客。三亚景区85%左右都是散客,团体游客不是主力。丽江景区团散比大约3:7。目前公司的团散比非常合理,将来针对三亚景区团体游客偏少的问题,考虑向团队市场投放一些推广费用,把三亚的团体游客比例提高到25%-30%。现在要维护团队市场,不同阶段宋城的侧重有所不同。
Q:宋城演出经营管理公司业务是?
A: 主要负责宋城旗下各景区艺术团的管理整合工作。
Q:公司现有的团队创作能力如何?
A:只要有歌颂英雄、赞美爱情的精品IP,宋城的导演就能发挥作用。宋城现在的创作班子够用,一年创作两个项目相对轻松,三四个也是可以的。创作团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很强,完全不用担心其创作力。创作不能过于追求速度,有的时候更要考虑战略迂回,哪怕效益低一点,也是为了更好的跳高。
Q:目前编创团队、演出人员规模变化趋势?
A:编创团队增加三倍,演员数量减少20%,减少的演员被调配到新开发的不同项目中。一级、二级演员的年收入能达到18-25w。创作方面,有才华的人都参与其中,将来也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Q:公司短期规划非常清晰,中长期(3-6年)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A:2018年公司总体收入增长6%,其实公司的3个主要的景区项目增长都超过10%,因为承担了一系列整改费用的摊销。公司自主投资项目均位于一线旅游目的地,土地及景区剧院等均为自有资产,因此宋城的固定资产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随着公司的投资效益越来越高,创作经验越来越足,协同效应会越来越强,预计公司3年内会有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