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国检集团 (603060) 2019-03-28
调研活动主要内容:
问题1:建工建材检测行业的特点是什么,与基建投资的关系如何?
回答:2018年公司的建工类检测的营业收入达4.5亿,而建材产品营业收入达2.1亿,呈现2.1:1的比例,未来还需要不断在市场内加强区域性布局。
建筑工程检测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和地域性,建筑工程检测需要同时接受市场监管总局和当地住建委的质量监管,并非全国通用的标准,所以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与基建工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单一相关。以下三方面都对这个市场的增量有贡献:一是基建工程带来的新增市场,二是既有建筑检测带来的存量市场,三是与国家质量管理部门逐步趋严趋高的质量要求有关。与建材检测相比,建工检测具有毛利率低、竞争激烈等特点,但其市场容量更大,这也是公司加强在这个领域内布局的主要原因。
建筑材料检测的资质没有地域性限制,但也易受到运输半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公司在建材类检测领域内资质最全,能够提供从标准制定到仪器设备开发到人员培训等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
问题2:2018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是何原因?
回答:公司营业收入整体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其中建筑工程检测板块增幅较高,而建工检测市场上机构众多,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提高,所以导致了应收账款增幅较高。
问题3: 以前公司都是以分红为主,今年对于利润分配的转增是如何考虑的?
回答:公司通过转增扩大公司股本,主要是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关于转增的力度今年是10送转4,派现2.65元。从财务数据来讲,按照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理论上可以做到10转20、送20。但是考虑到上交所对于高送转公司有年复合增长率50%以上的要求,所以最终把今年送转的上限定为10送转4,并倾向于多送,送股也是考虑和现金分配的比例关系后,综合计算确定的,今后公司还有一定的送转空间。
问题4:公司第三、四季度的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目前整个检验认证行业处于成长期,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机构数量的增长,每年都在10%以上,所以会不断面临大规模的竞争和价格战。在一些重要子公司分布的地区如厦门、上海,竞争尤为激烈。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直接导致了毛利率的下降。公司也判断通过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政府趋严的监管力度,未来会淘汰大量不规范的机构,市场格局会重新建立。
问题5:未来公司的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是否会持续增长?
回答: 2018年公司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因为考核周期的更迭。二是临时性因素,公司2018年新增租赁办公场所较多,以后年度预计会保持平稳增加。三是由于2018年业绩完成度高,管理费用中有奖金分配开支。
研发费用方面,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未来为保持研发和创新能力,研发费用预计会平稳增加。
问题6:资产减值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
回答:2018年公司资产减值部分计提490万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常规因素,属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计提;二是出于谨慎性考虑,对子公司广东中科华大计提了200多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三是部分问题存货的减值准备,由于公司整体存货较小,所以影响不大。
问题7:请介绍枣庄模式情况及主要风险点?
回答:2017年公司与枣庄市人民政府签署枣庄检验认证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整合枣庄市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为合作基础,从战略层面联手打造枣庄乃至淮海区域综合检验检测产业基地。
目前平台公司枣庄方圆已经收购成功,为进一步的整合合作打下了基础,今后一旦有实质性的进展,公司会及时的公告。未来的资产整合会以平台公司为主体进行,公司占股约为51%-70%,以现金出资为主。公司会对并购资产进行评估和尽调,并购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会保留,短期内会平稳过渡,目的是快速占有当地市场。
其中最大的风险点是市场,合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尽量留住并扩大市场,不能让原有的客户流失。
问题8:母公司的人均产值未来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回答:在母公司人均产值提升这方面,未来增值会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增量,未来可以突破场地和实验室的限制,不断调整资源,如将实验室转移至劳动密集型的河北地区,扩展新市场。第二是雄安新区建设带来的支持,集团在高端业务上的产能利用率是不足的,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
问题9:公司政府补助未来是否可持续?
回答:技术优势是公司区别于其他检验认证机构的核心优势,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每年都保证营收8%左右的研发投入,公司的政府补助主要是“十三五”以来国家科研项目匹配的资金,这些都是基于实体的研发项目,单笔的数额都不大,但是量非常大。这两年公司也已经开始着手了“十四五”各项科研项目的申报,这也都会匹配一部分国家资金,除了这些国家级项目,公司每年也会自立项目进行奖励,很多自立项目也是申报国家项目的基础,所以预计未来公司政府补助能够保证一定的持续性。
问题10:公司未来重点考虑进入哪些领域,会用什么方式去做?
回答:公司首先还是基于建工建材传统领域,做好地域性的布局,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这一块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在国有检测机构在改制过程中需求合作机会,类似于枣庄模式,二是选择一些相对优质的、财务较规范的民营类机构;其次公司也在同步推进跨领域的发展,涉及到消费品、食品等领域,相关工作也一直在推进中。
财务上公司目前可动的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部分募集资金共约6亿元,今年如有少量资本开支缺口,也会优先考虑银行或者财务公司借款,今后如果公司有大的发展或者动作,是会考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但今年暂时不涉及。
问题11:四大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
华东基地基本已经建设完成;西北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争取年底可以基本投入使用;华南基地因为前期涉及到土地的变更,今年已实质性启动,正在做前期设计工作;华北基地因为规划和土地问题有所耽搁,公司会积极推进、争取有实质性进展。2018年报中也提出了今年募投项目建设的目标。
问题12:公司在并购整合中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回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现有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质优势,我们具备全流程的服务能力和技术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后续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市场上有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些都是其他机构愿意和公司合作的基础。于政府类检测机构而言,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跟政府合作方面具有天然的身份优势,不用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又可以提升市场影响力,所以更容易达成合作;于其他民营企业而言,他们自身迫切需要规范运作、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影响力,同时公司也可弥补地域布局的空白,所以双方也有合作的基础。
问题13:如何保证并购后整合的成功?
回答:只有做好并购后优势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才会对企业发展起到良性作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国建材集团可以说是中央企业中经营做的最好的,宋志平董事长关于并购整合方面的经营方略,已经出过一系列的书籍,这方面已经有了成体系的做法和很多经典案例。作为中国建材集团的成员单位,这些经营管理方略我们是十分熟悉并一直贯彻执行的。现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团队也高度重视并购后的企业整合和经营问题,对并购后企业的管理力度和资源对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