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佳讯飞鸿 (300213) 2019-04-01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在行业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不断加深交叉融合,“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以工业物联网为基础,聚焦“大、智、移、云、物”,持续创新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的感知、传输、决策、分析层的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将综合创新能力赋能给日益成熟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从而帮助行业客户实现智慧化运营、智慧化运维、智慧化管理,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公司面向行业客户打造行业应用平台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已初步实现从指挥调度产品提供商向“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形成了具有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慧决策、智慧分析能力的指挥调度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安全防灾系统、智能现场作业管理系统、道岔缺口监测系统、智能监管系统、通信安全监测系统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等九大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的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在铁路、轨道交通、海关、国防、能源、民航等众多行业,遍及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凭借自身产品与技术优势赢得了国内外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在各个市场领域均实现了稳定增长。
2018年是公司“蓄力深耕”之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公司立足主业,深耕市场,深耕研发,深耕管理,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在实现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为公司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二、问答环节
问题1:公司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情况及前景?
答复:2018年,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28亿元,铁路新开工项目26个,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铁4,100公里。截至2018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计划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2018年,铁路总体投资稳中有升,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2019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度规模,优质高效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持续深化高铁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铁路业务深度融合,深化专业领域大数据应用,提升铁路智能化水平。铁路投资多年保持稳定增长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对提质增效、专业融合的要求,均将推动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2018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一带一路”倡议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在顶层设计、重大项目、规划对接、互联互通等方面成果丰硕。铁路方面,建成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境外铁路,推动实现了中老、中泰等跨境铁路开工建设,启动了中尼铁路前期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各国间的合作意愿不断增强,在此政策背景下,将进一步促进全球高铁需求的持续快速释放。中国高铁装备、技术“走出去”的步伐也将继续加快,铁路输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为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截止2018年年底,运营线路规模达5,767公里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7,7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2018年末至2019年1月近一个月内,发改委批复城轨建设投资约为10,158亿元。公司凭借其对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刻理解、对传统业务以及未来业务的无缝扩展、灵活多样的组网方式以及快速服务响应等优势,先后参与了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广州等国内重要轨道交通项目。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增加,发展速度的加快,将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促进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 2019年1月,发改委连续批复多项机场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1,039亿元。《民航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推进民航公共云服务、新一代空管基础设施、智慧机场、民航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程建设,为民航持续安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公司在2017年突破民航市场,未来将继续在民航领域不断拓展,为民航市场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助力公司业务发展。
问题2: 公司在国防领域的主要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市场空间?
答复:自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2018年10月,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制建设的意见》,强调“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会议指出“营造公平环境,推行竞争性采购,引导国有军工企业有序开放,提高民口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比例”;2018年12月,国防科工局和装备发展部联合印发《2018年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融合政策进入落地实施实质阶段。公司将紧跟“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指引,充分发挥在国防领域的在位优势,在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新ICT技术框架下,推进“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应用,从而为军队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定制化、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为智慧国防的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公司作为国防领域指挥调度系统的高科技企业,多年来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定制研发与服务,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随着军民融合政策深度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公司的竞争和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扩大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国防领域的应用空间,长期看,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快速的业务发展。2019年,公司将紧跟军民融合大发展的政策机遇期,以技术融合为突破,借助新兴互联网科技同已成熟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和解决方案的创造性融合,为国防客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问题3: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答复: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政策持续发力,从顶层设计向下进一步细化,国家及地方政策不断推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6,726亿元,预计到2019年,产业规模将以18%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长,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万亿元规模。 在公司传统的优势领域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行业客户在获取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上产生根本的变化,也随之引发了数据革命,信息来源的增加又引发了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的变化,可以说,将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传统行业领域,已经为公司开启了全新的市场空间。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已成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进行了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问题4: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以及公司的研发成果?
答复: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10,885万元,占营业收入8.95%,研发人员345人,占比40.73%。公司依托智能研究院、公司研发团队及外部科研机构共同打造了“三位一体”的研发机制,及时跟踪前沿技术动态,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强化产品预研能力,深入布局大数据及AI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化,逐步形成以“大、智、移、云、物”的新ICT技术为框架的解决方案,加强新ICT技术与垂直行业的融合,不断提升公司“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前沿技术预研及新技术、新产品的行业应用上加大投入力度,已初见成效。 云计算方面,公司推出了“飞鸿云1.0”版本,向行业客户提供私有云解决方案,该版本顺利通过认证测试,拿到了工信部中国信通院和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颁发的私有云可信云的权威认证,并已在铁路行业落地应用,飞鸿云“技术赋能”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大数据方面,公司基于在行业内二十余年的数据积累,以及对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通过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向行业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研发了TrainEyes铁路车辆图像智能识别预警系统、道岔缺口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及海关相关大数据系统等,加速推进行业用户进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 物联网方面,为了完善物联网技术的融合验证,公司研发了轨旁设备设施监测系统、FieldFocus现场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升级了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完善了高速列车空口监测系统,打造了基于飞鸿云的高可靠、海量数据连接的物联网平台。 AI行业应用方面,通过计算机视觉无损、非接触式检测,完成设备的图像数据采集,并应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同时,公司研究LTE-R智能调度系统,围绕人机交互和智能感知,研究探索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在指挥调度领域的应用。
问题5:公司各类产品的收入占比情况?
答复:2018年公司智慧调度类收入占比63%,智能应用类收入占比21%,行业物联网应用收入占比11%,维保服务类占比5%,其中行业物联网应用类同比增幅达到12%。未来,公司将加大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和应用场景,助力公司更好地发展。
问题6: 公司2018年主要完成的项目?
答复:公司承担了兰州铁路局营业线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向客户提供了最优化的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实现了私有云平台的正式商用。子公司济南天龙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顺利通过CRCC认证,填补了CRCC认证中心此项认证的空白;新一代智能调度平台已在交通行业实现规模突破。 公司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携手战略合作伙伴成功签约埃及BPS铁路通信项目,提供了完全符合欧洲标准的数字调度通信解决方案。公司作为通信信息系统服务商,参与非洲首条使用中国标准的铁路——阿卡铁路项目、西非第一条城市轨道——阿布贾城轨项目、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铁路项目——蒙内铁路项目,助力海外铁路建设,逐步提升公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公司圆满完成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相关保障工作,充分验证了公司产品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成功地展示了公司在“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战略目标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公司携十余类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2018年第四届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展览会,构建了“智能指挥控制”、“自主?可控”和“智慧营区”三大展区,受到行业内客户的特别关注,助力公司国防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积极参与海关信息化建设,助力推进“智慧海关”进程,公司全资子公司航通智能中标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并一次性通过了海关总署及国家八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航通智能的跨境电商信息化业务已在昆明、兰州等地落地。航通智能凭借其在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内陆地区特殊监管区域的跨境电商业务;此外,航通智能先后完成了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丽江航空口岸国际货场、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广州综保区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并成功验收,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海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行业影响力。
问题7:公司2019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降的原因?
答复: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总体保持稳定,订单执行情况良好,市场及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是行业客户制定预算计划的阶段,受行业客户制定计划以及订单执行周期的影响,公司一季度收入波动较大,而公司运营等固定支出稳定发生,导致一季度业绩波动较大。随着公司各项经营计划的有序开展,后续业绩将逐步回升。
问题8:公司产品在各行业的收入占比情况?
答复:201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16亿元,其中交通行业占比约为65%,政府行业占比约为17%,国防行业占比约为10%,能源行业占比约为4%,其他行业占比约为4%。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行业应用,在保持传统优势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加大新市场的开拓力度,保障公司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