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 集团 (000100) 2019-04-24
一、 2019 年一季度整体经营情况
2019 年一季度,TCL 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 296.0 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293.3 亿元,同比增长 15.2%;实现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增长 27.7%;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 亿元,同比增长 6.6%。
TCL 集团重点围绕资产运营质量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深化变革转型,优化业务架构,精简组织和管理流程,持续降本增效:净利率增长至 3.40%,费用率同比下降 1.88 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
升 0.16 个百分点,现金周期加快 6 天,资产负债率下降至 68.1%。
为优化产业及资本结构,集团重组剥离终端业务及配套业务,聚焦核心主业发展,转型为高科技产业集团。本次重组方案已于 2019年 1 月 7 日经公司 2019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 2019年 4 月 15 日收到重组全部交易价款,重组标的自今年二季度起将不再纳入 TCL 集团核算范围(出表)。剔除标的资产,TCL 集团一季度的备考净利润为 9.25 亿元,同比增长 21.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69 亿元,同比增长 5.18%,净利润率达 7.76%,资产负债率降至 59.1%,资本结构大幅优化,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二、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经营情况
1、华星光电
一季度,华星光电实现出货面积 556 万平米,同比增长 17.1%;营业收入 72.5 亿元,同比增长 12.1%;EBITDA 率为 28.2%,实现净利润 6.83 亿元,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 35.2%。
受全球经济下行及行业周期低谷的影响,华星光电主要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下降。华星光电大力推进变革转型,继续保持了全球行业领先的经营效率与效益优势:(1)进一步优化组织和流程,持续降本增效;(2)提高产品技术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收益;(3)大尺寸和小尺寸两个产业基地发挥集约生产优势,降低产业结构性成本;(4)t3 工厂满销满产,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5.29 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95 倍,实现较好的经营利润。
1.1大尺寸BG
报告期内,华星光电的两条 8.5 代 TFT-LCD 产线—t1 和 t2 不断改善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和丰富产品结构,继续巩固大尺寸领域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32 吋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55 吋 UD 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
11 代 TFT-LCD 生产线—t6 主要生产 65 吋、75 吋等超大尺寸新型显示面板。t6 项目爬坡的产能和良率均属业内领先,预计可于 2019年年底实现满产。第 11 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7 将主要生产和销售 65 吋、70 吋(21:9)、75 吋的 8K 超高清显示屏及 AMOLED显示屏等产品,项目建设正按计划推进。作为G8.5及G11代线配套模组工厂,华星光电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高世代模组项目一期工程已批量出货,可以满足客户
对高世代线模组生产加工的需求,提升华星光电在大尺寸领域的工业制造能力。
1.2中小尺寸BG
报告期内,6 代 LTPS-LCD 生产线—t3 项目产品出货 2,728 万片,同比增长 5.9 倍,排名跃居全球第三,t3 项目已启动产线升级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增长。6 代 LTPS-AMOLED 柔性生产线—t4 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及导入工作顺利推进,处于产能与良率爬坡阶段,战略客户的送样和验证工作有序推进。
2、印刷显示:
广东聚华是集团印刷显示工艺的研发平台,也是“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的承建方,是国内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报告期内,广东聚华在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推出了 31吋 UHD (4K) 顶发射印刷 H-QLED 显示样机,将蓝色 OLED 发光体及红色和绿色 QLED 发光体以印刷技术工艺实现,是全球首款结合电致QLED 材料与 OLED 材料双重优势的产品,分辨率达到 3840x2160,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3、OLED 材料:
华睿光电已开发 700 多种具有自主 IP 的新型材料,包括磷光主客体材料、荧光主客体材料、可溶性材料、可溶性空穴传输材料、TADF材料、电子传输材料、p-型掺杂材料和 CPL 材料等。其中,基于蒸镀工艺的红、绿光材料与溶液加工型红光材料的性能行业领先;印刷
OLED的红、绿发光材料与器件性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蓝光材料也已取得突破。一季度,华睿光电有多款材料完成国内主流面板厂商的验证,合成量产厂房投入运营,部分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
四、问答环节
1. 怎么看大尺寸面板行业供需情况及面板价格的走势?
答:供给端:2018~2020 年,国内几条大世代线陆续量产,供给端将有所增加。同时,在未来几年内,伴随高世代线的陆续投产,低世代线逐步失去竞争力,会选择关厂或转换其他产能。鉴于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之间的差额,但大尺寸化趋势明确,会逐步消化这部分产能。今年已有面板厂在计划产线改造收缩 LCD 业务,同时也有部分厂商在做产品结构性调整。需求端:受益于新兴市场智能电视渗透率提升、电视大尺寸化趋势延续、多个国家数模转换等带来的电视更新需求等,应用于家庭大屏领域的显示面积将持续增长;多场景显示应用快速增长,大屏在教育白板、会议白板、拼接屏、无人零售、广告机与电竞显示等商用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商用显示需求快速增长。短期来看,供需关系会随着面板厂策略的改变(如关厂转产、新产能释放、淡旺季备货、产品结构调整等)会出现不定期的持续波动。但长期来看,如果老旧产能退出如预期,将加快供需关系改善,预计在 2021 年后,行业已无新增产能释放,面板行业供需趋向平衡状态。今年一季度终端零售市场是成长的,尤其是北美市场有较高的增长,中国市场后续也有望受益需求端的拉动政策。今年 3 月份部分大尺寸的面板价格已出现上涨,4 月份持续上涨,至于涨幅和持续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需求端的变化、新增产能的投放进度以及部分厂商的关厂转产计划等,我们也会持续跟踪相关进展。
2、华星在商用显示的布局,具体的产品尺寸及商显业务营收占比?
答:立足于在大尺寸电视面板领域已建立的全球领先优势,华星光电积极布局交互白板、拼接屏、广告机、电子竞技及车载等业务。
目前在 86 寸的大屏触控产品及 32 寸的电竞显示器等产品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 由于华星去年才开始进入商显市场,目前商显产品的营收占比还不是很高。
3、公司在小尺寸产品的进展情况及主要客户?
答:一季度,t3 工厂满销满产,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5.29 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95 倍,实现较好的经营利润。产品出货 2,728 万片,排名跃居全球第三,由于产品供不应求,t3 项目已启动产线升级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增长。目前一线品牌客户销量占比已超过80%。
4、公司产品价格与第三方调研数据是否会有较大差异?公司一季度的收入小尺寸产品的占比情况?
答:公司的产品价格与第三方调研数据不会有太大出入,都是公开的市场价格。今年一季度,公司收入结构有较大变化,主要是来自于小尺寸的收入占比提升到 30%以上。
5、华星光电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的进展情况?
答:6 代 LTPS-AMOLED 柔性生产线—t4 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及导入工作顺利推进,处于产能与良率爬坡阶段,战略客户的送样和验证工作有序推进,预计在今年四季度量产,以高清全面屏、柔性、可折叠等技术,定位于全球高端市场。
6、公司在印刷 OLED 和 QLED 方面的进展情况?
答:公司通过广东聚华完成跟印刷显示相关的设备和工艺制程的磨合,在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推出了 31 吋 UHD (4K) 顶发射印刷 HQLED显示样机,这款产品得到了业内很多核心人士的高度认可。同时,公司通过广东华睿光电开展新型显示材料的开发,印刷 OLED 的红、绿发光材料与器件性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蓝光材料也已取得突
破。目前来看,设备和材料还需要时间磨合,尤其是蓝光材料还不能满足大尺寸长时间显示的要求,材料研发还需要继续投入,但这两年的进展非常快,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正在筹划一条较大型的跟印刷显示相关的带有实验性质的产线,进行印刷显示的投入。
7、公司怎么看待大尺寸 OLED 技术和 MINILED 技术?公司是否有相关产品开发?
答:长期来看,公司看好印刷 OLED 技术,由于印刷 OLED 的材料及工艺问题短期内还无法量产,在短期内我们认为 Mini-LED 技术的导入可使现有 LCD 屏达到白光 OLED 的显示性能,华星光电和 TCL 电子在联合开发相关产品,目前的 Mini-LED 电视主要是在模组整机段的改进,采用动态分区背光,对比度更高,颜色更自然,预计明年会有较多产品上市。
8、公司 t7 产线投产的进度?
答:t7 产线于 2018 年 11 月开工建设,预计在今年底厂房封顶,正式投产计划在 2021 年一季度。
9、公司对全年经营的展望?
答:公司一季报中有对于核心主业华星光电全年的经营展望: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仍呈现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局面,行业竞争加剧。但挑战中也蕴藏着发展机遇,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等有力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加速发展,增强了华星光电作为高端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经营业绩的信心。同时,华星光电以技术创新驱动产能进入快速扩张周期,通过降本增效保持经营效率和效益的领先地位,通过持续投入进一步提升在产品和新型显示技术上的优势,并加速新应用领域和重点区域市场的布局,华星光电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我们有信心华星光电全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