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卫宁健康 (300253) 2019-04-26
一、公司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简要回顾
2018年收入增长19.52%,但收入结构有所优化,核心的软件和技术服务收入占比上升,同比增长31.92%,硬件业务占比下降,同比增长-13.81%,在2019Q1基本延续了这样的收入结构,所以2019Q1整体收入增速也不是很明显,为20.10%,但核心的软件和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为25.48%,要更高一些。从净利润的角度,2018年增长32.42%,绝对值超过3个亿,基本与快报一致。从订单和预收款的角度,公司2018年订单增速超过40%,2019Q1订单延续了快速增长趋势且增速更快,这一点从年报和一季报的预收款增长都超过了110%可以间接看出。另外,2018年公司加大对回款指标的考核力度,过去是集中在年末回款,现在把相关的工作前移,到相应的节点就会进行回款,回款增速有所提高,超过了收入增速,这也反映了我们在提升经营质量方面的努力成果。在创新业务方面,“云医”2019年1月初在浙江率先落地了服务+监管一体化的省级平台,对后续互联网医院的推广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纳里健康目前还是以建设为主,运营占比较小,但是未来趋势是向运营的方向发展。“云药”进展较为顺利,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将随着互联网医院后续运营的展开,其院外药品服务的衔接就会起来。“云险”方面分成两块,一块是统一支付、商保理赔,我们和支付宝、微信、银联、百度等多家都在进行业务合作,另一块是卫宁科技做医保控费,虽然2018年依然亏损且金额较大,但2019年以来陆续中标中保信的平台项目和国家医保局的平台项目,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Q&A
Q:软件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A:其实过去也存在一定波动,不必对未来趋势太过担心。软件毛利率这两年看上去略有下降,但这并不代表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后续也有可能会回升。软件毛利率受价格和成本因素影响,在价格方面不用太担心,除极个别项目外,绝大多数项目不存在太大市场竞争压力;在成本方面,卫宁在做部分项目时,会在整体解决方案中集成第三方友商的产品,因外采产品有一定的成本,这部分产品的毛利率会比我们自有产品的低一些。
Q:订单和收入增速之间的关系?订单结构?
A:2018年收入增长19.52%,与2018年的订单增速有差别,主要原因是项目平均实施周期是9个月左右,因此2018年收入主要是由2017年订单贡献的,2018年收入增速尤其是软件和技术服务收入增长约32%与2017年的订单增速是相匹配的。现在订单越来越混合,从医院内项目和区域卫生项目看,结构相对清晰,大概是7:3的关系。而传统和创新业务的区分不是那么清晰,有时会混和在一个大项目里面。
Q:2019年创新业务的规划?
A:2018年,我们曾经对创新业务整体有过偏乐观的预期,但最终未达到预期,主要是卫宁科技亏损金额较大导致,2019Q1,依然是卫宁科技亏损较为明显,不过该公司2019年以来已中标多个重要项目,基本面预计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好转。所以2019年创新业务整体至少实现打平,我们认为应该是最低目标。
Q:纳里健康1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长不匹配的原因?
A:一季报中我们已经解释过纳里健康报表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结算滞后导致。比如集团签的项目中包含纳里健康的内容,纳里健康已经做完相应工作,但由于整个项目还未做完,就会影响到纳里健康的这部分收入无法确认。如果把上述情况还原,纳里健康一季度实质上应该有1,000多万元的收入,和卫宁互联网的合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至于收入减少但利润却减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软件增值税退税等因素导致。
Q:互联网医院业务的规划与节奏?
A:互联网医院业务我们紧跟着政策,但从节奏看,今年还是以建设为主运营为辅,目前只在邵逸夫等医院把运营往深入做。政策细节落地仍需时间,比如浙江,现在政府还未对服务的统一定价(以医院自主定价为主),另外,医保的覆盖和脱卡支付也需等待落地。今年的首要目标是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未来一旦具体政策落实了,我们就可以把相关业务迅速开展起来。
Q:经营性现金流的好转是否是趋势?
A:这是我们努力提高经营质量的方向,比如2018年我们加大回款考核,今后还会进一步执行加强收款。
Q:Q1订单增速还不错,后续持续性?
A:2019-2020年有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级、公立医院考核等多项政策要求,都会驱动信息化需求上升。从2019Q1的订单看,由政策直接驱动的比例其实还不高,预计从4月份之后应该会更明显。
Q:所得税率变化的原因?未来趋势?
A:两个原因,一是我们之前做的股权激励,相关费用可在税前扣除,二是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汇算清缴后实际税率大概在10%左右。股权激励对我们这样的技术型公司,应该是会持续的,加计扣除从国家扶持技术型公司的角度看也会是延续的,这两块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Q:存货里有发出商品没有确认,如果还原的话收入增速是不是更快?
A:我们有些硬件产品已交付给客户,但还未进行验收,需在客户验收后(硬件是终验确认法),我们才能确认收入。硬件销售周期相对较短,一旦客户验收,我们就会确认。
Q:医保基金智能审核中标国家医保局平台,具体承担主体及意义?
A:由子公司卫宁科技来承担,国家医保局此次招标,卫宁科技中标了项目中非常核心的医保控费子系统,基本可以理解为国家医保局会将此次项目建设成为标准或者标杆,为其后续在全国市场推广中占据有利地位打下良好基础。
Q:19年人员的规划,产品化率的趋势?
A:2017年比2016年增长31.38%,而2018年较2017年增长17.38%。常规情况下人员增长规划和我们的订单有关系,从传统业务来看,如果是30%的订单增速,那么人员增长10%左右就可以支撑,其中主要是增加实施人员(2018年该类人员占比近50%),因此实施人员今年还会补充。2019Q1在一些地区碰到的情况是,订单很饱满,遇到需要同时实施的项目,我们的实施人员就比较紧张,所以我们还会补充人员,但不会有太大幅度。另外,产品化率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有非常迅速的变化,需要一段的时间才能体现。
Q: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需要什么层级的部门审批?C端引流等运营投入是否会加大?
A:我们这里讲的医保主要是指脱卡支付,线上医保支付目前绝大部分地方还不支持,这个政策需要医保部门协同卫健委等部门协商确定,落地的具体时间点尚不明确,但方向相对确定。目前纳里健康的C端主要入口并不是以我们自建为主,比如浙江省有统一的互联网医院入口,一些互联网医院也有自己的入口,现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APP等入口,目前的C端流量主要是将存量病人引到线上,所以针对这样的C端投入不会明显加大,但未来会涉及到增量的C端客户。
Q:医保费用是各地征缴和各自管理,国家医保局平台是否有意义?未来控费业务是否有商业化运营想象空间?
A:现在还是以医保征缴区为单位,未来长期目标可能会是全国统筹,目前已看到广东在准备做省级统筹,但预计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现阶段而言,后续我们可能就会看到各地按照国家的标准去建设,这个应该会比较快。而未来商保公司预计会参与到医保的运营中,如果这样的话,由于其是商业主体,商业化运营的模式是有可能实现的。
Q:友商主要从事健康城市运营,我们如何看待?
A:友商做的以城市为单位的运营我们也有所了解并且也有地方主动找我们,但我们风格相对稳健,之前认为PPP模式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目前还没怎么参与。未来如果这个模式被验证确实可行,我们会利用我们市场覆盖广、客户多的优势,增加这一种模式。
Q:展望未来,医疗行业是否会产生基于云的HIS大厂商?
A:我们在2008、2009年就有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现在已在其他行业看到了这个模式的落地,而从医疗信息化的角度,我们认为技术上不是问题,我们也向诊所和民营小型医院开放了这样的服务,但是公立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医院的需求并不明显。我们作为信息化厂商,如果要引导客户向这个方向去转,难度相对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一块更多是关注,而不作为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如果出现市场需求明显变化,那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市场覆盖广、客户多的优势,满足客户的需求。
Q:创新业务每一块的大概人员数?
A:截至2018年底,纳里健康(含身边医生)员工大概300多人,卫宁互联网员工大概100多人,钥世圈员工大概200多人,卫宁科技员工大概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