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创业慧康 (300451) 2019-04-26
一、公司2018年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整体情况介绍
公司于2019年4月26日发布了《2018年度报告》和《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028.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1%,其中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72.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68.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8%;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公司医疗端贡献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收入达到8.32 亿元,同比增长 38.49%,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10.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7%;实现营业利润7,066.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11.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62%。 总体上2018年度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与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预测基本保持一致,公司的发展处于良性状态,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另外,随着行业政策的持续推动,公司2019年的业绩有了良好的开端,2019年初,中标福建协和医院1.47亿元智能医院建设项目,创出订单金额行业新高,另与自贡市签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合作协议》,公司“健康城市”建设和运营业务再下一城,公司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捷报频传,为公司2019年业绩稳健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Q&A
1、2019年公司医疗卫生行业业绩增长点在哪些方面?
答:在行业高景气度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2019年在医疗行业业务增长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良好的体现:
(1)电子病历业务。2018年8月28日,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到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这一政策的出台,为电子病历业务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将有效拉动公司业绩。
(2)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国家这一政策的推动,重点在于通过区域公共卫生的建设来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业务的落地,许多省份已经开始推动,届时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需求将会有个爆发。公司在这块领域目前已经具有卡位优势和完善的技术储备,可以预计这一需求将对公司业绩带来利好。
(3)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医疗物联网等创新业务。近两年,政策导向明确,互联网医院建设、互联网支付业务等业务市场增量路径越来越清晰,会对公司整体业绩带来比较良好的拉动。此外,医疗物联网业务按照公司2019年规划,将对医院内的各类场景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并根据院内场景需求定向打造物联网模块产品,力求达到院内就医场景基本覆盖,也将是公司收入增长新的突破口。
2、中山项目进展如何,中山模式异地复制的可行性?
答:中山项目已于今年12月底建设完成,去年12月份公司还专门召开了一个产品发布会。截至2018年底,中山信息平台接入了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采集包括门诊记录、住院记录、检验报告等医疗数据4.7亿条,实现预约挂号181万次。目前,中山项目已进入十年的运营期。根据初步规划运营期的相关服务内容,主要为:支付服务类、药品服务类、健康服务类、导流导购类、数据产品类等9大类运营服务内容,具体的业务内容也已开始与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具体运营成果后续公司会适时对外公布,以让投资者了解最新的项目进展。 中山模式的后续复制拓展是具有较大可行性的,2019年初,与自贡市签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合作协议》,是公司“健康城市”建设和运营业务异地复制的成功案例。鉴于中山项目的解决方案和业务模式已经成形,公司计划将继续推进基于“闵行模式”和“健康中山”模式的“百城云平台”发展战略。未来重点将针对公司已有的区域平台项目的所在城市,这样只需在原有的区域平台项目上搭建运营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即可,会大大减少建设周期和投入成本,以加速异地复制。
3、目前公司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产品能力的地位如何?
产品能力目前为止我们这个行业的几家头部公司,产品能力其实都差不多。但都有各自注重的强项和各自不足的弱项。我们几家公司可能有的平台能力强,有的医疗能力强,有的做医院能力强,有的做公共卫生和区域信息化能力强一点,但是应该来说产品技术能力是差不多的。
4、公司2019年订单增速在怎样的水平,未来预期如何?
答:第一季度公司的订单增速依旧保持在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水平。一季度公司新增订单总量大约在3.2亿左右。在目前不断释放的政策利好驱动以及市场愈发明显的聚合效应下,今年公司订单增速有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5、公司研发投入情况如何?
答:2018年度,公司发生研发投入16,271.35万元,同比增长40.6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61%,研发投入一直是公司所重视的。公司大数据研发产品今年做少许的资本化,资本化率约为20%,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是一个较低的比例。
自2015年上市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场景的深化,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传统医疗信息化行业与医疗、医药、医保等行业融合发展,推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赋能传统的医疗信息化行业,以满足机构、患者、居民等大卫生大健康生态产业,多场景多业务的医疗健康智能化服务需求。公司目前设有四个研究院,2019年各个研究院的重点工作大致是,上海研究院主抓 DRGS产品的研发,北京研究院重点是数字化医院的整体解决方案,华南研究院,以健康城市、医共体产品为研发重点,公司总部研发则继续以大数据产品研发、软件集成框架的研发及软硬件一体化(医疗物联网)的平台研发为主。
研发投入上公司会依据行业趋势和政策的导向,在产品研发前期提前做一个布局规划,所以近年来一旦有新的政策落地,公司就可以保障新产品能够率先推入市场,以迎合市场需求。这一研发特点,从以往我们传统的产品配置到最先布局公共卫生再到最先落地医疗大数据的订单,然后到目前我们在DRDS的一些产品在医院端的推广,是能够看到一个比较清晰的产品发展路径的,这样的反应速度和提前预判是和公司研发投入和早期布局是密不可分的。
6、公司开展DRGS业务优势在哪里?
答:DRGS业务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端和医保端。公司的优势在于医疗机构端的DRGS改造业务,但目前来看,国家正在试点探索DRGS模式的标准,未来这个标准并不会是一个闭环,具体标准确定后会是一个开放式的业务环境,任何供应商都可以竞争获得这个业务,未来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拓展情况适时组建医保事业部,因此在医保端的改造业务公司也是存在拓展延伸空间的。
7、慧康物联(原博泰服务)三年对赌已经结束,未来如何协同?
答:公司去年底正式成立了医卫物联网事业群。同时,博泰服务在今年年初也已经正式更名为“杭州慧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业务未来公司将主要通过慧康物联开展,这一战略部署是根据物联网业务特点和慧康物联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因为物联网业务将存在大量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业务,而慧康物联长期在金融领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服务,故对于转型医卫领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服务具有其天然的优势。并且公司自并购至今,通过三年的整合协同,业务试点。目前慧康物联已经拥有一支成体系化、本地化的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智慧医疗平台及医疗硬件设备运维、健康管理等医疗卫生领域的综合性运维服务团队,对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卫物联网业务提供了充分的团队基础和体系化服务优势。
8、云医院是否比较吸引支付能力较弱的公司二级或二级以下医院,在云医院这方面公司有什么布局规划?
我们认为云医院的需求不会仅仅局限于二级或二级以下医院用的。因为全国二级医院的收入也是不均衡的,可能江浙地区的二级医院年收入高的可能是十多个亿,但是经济能力差的二级医院可能年收入只有一个亿,这个相差是很大的。因此,对于互联网医院和云医院的建设的目标客户,应该来说是收入不大的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包括区域的医疗用到云医院的产品。 云医院的产品,我们去年年底已经全部研发完成并下线了,2019年公司将和金山云合作进行云医院业务的推广合作,其实今年四月份我们在重庆的2019CHINC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参展的展台就是和金山云一起共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