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 集团 (000100) 2019-04-25
一、 2019 年一季度整体经营情况
2019 年一季度,TCL 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 296.0 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293.3 亿元,同比增长 15.2%;实现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增长 27.7%;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 亿元,同比增长 6.6%。
TCL 集团重点围绕资产运营质量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深化变革转型,优化业务架构,精简组织和管理流程,持续降本增效:净利率增长至 3.40%,费用率同比下降 1.88 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升 0.16 个百分点,现金周期加快 6 天,资产负债率下降至 68.1%。
为优化产业及资本结构,集团重组剥离终端业务及配套业务,聚
焦核心主业发展,转型为高科技产业集团。本次重组方案已于 2019年 1 月 7 日经公司 2019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 2019年 4 月 15 日收到重组全部交易价款,重组标的自今年二季度起将不再纳入 TCL 集团核算范围(出表)。剔除标的资产,TCL 集团一季度的备考净利润为 9.25 亿元,同比增长 21.6%,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69 亿元,同比增长 5.18%,净利润率达 7.76%,资产负债率降至 59.1%,资本结构大幅优化,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二、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经营情况
1、华星光电
一季度,华星光电实现出货面积 556 万平米,同比增长 17.1%;营业收入 72.5 亿元,同比增长 12.1%;EBITDA 率为 28.2%,实现净利润 6.83 亿元,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 35.2%。
受全球经济下行及行业周期低谷的影响,华星光电主要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下降。华星光电大力推进变革转型,继续保持了全球行业领先的经营效率与效益优势:(1)进一步优化组织和流程,持续降本增效;(2)提高产品技术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收益;(3)大尺寸和小尺寸两个产业基地发挥集约生产优势,降低产业结构性成本;(4)t3 工厂满销满产,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5.29 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95 倍,实现较好的经营利润。
1.1大尺寸BG
报告期内,华星光电的两条 8.5 代 TFT-LCD 产线—t1 和 t2 不断
改善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和丰富产品结构,继续巩固大尺寸领域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32 吋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55 吋 UD 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
11 代 TFT-LCD 生产线—t6 主要生产 65 吋、75 吋等超大尺寸新型显示面板。t6 项目爬坡的产能和良率均属业内领先,预计可于 2019
年年底实现满产。第11 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7 将主要生产和销售 65 吋、70 吋(21:9)、75 吋的 8K 超高清显示屏及 AMOLED显示屏等产品,项目建设正按计划推进。
作为G8.5及G11代线配套模组工厂,华星光电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高世代模组项目一期工程已批量出货,可以满足客户对高世代线模组生产加工的需求,提升华星光电在大尺寸领域的工业制造能力。
1.2中小尺寸BG
报告期内,6 代 LTPS-LCD 生产线—t3 项目产品出货 2,728 万片,同比增长 5.9 倍,排名跃居全球第三,t3 项目已启动产线升级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增长。6 代 LTPS-AMOLED 柔性生产线—t4 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及导入工作顺利推进,处于产能与良率爬坡阶段,战略客户的送样和验证工作有序推进。
2、印刷显示:
广东聚华是集团印刷显示工艺的研发平台,也是“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的承建方,是国内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报告期内,广东聚华在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推出了 31吋 UHD (4K) 顶发射印刷 H-QLED 显示样机,将蓝色 OLED 发光体及红色和绿色 QLED 发光体以印刷技术工艺实现,是全球首款结合电致QLED 材料与 OLED 材料双重优势的产品,分辨率达到 3840x2160,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3、OLED 材料:
华睿光电已开发 700 多种具有自主 IP 的新型材料,包括磷光主客体材料、荧光主客体材料、可溶性材料、可溶性空穴传输材料、TADF材料、电子传输材料、p-型掺杂材料和 CPL 材料等。其中,基于蒸镀工艺的红、绿光材料与溶液加工型红光材料的性能行业领先;印刷OLED 的红、绿发光材料与器件性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蓝光材料也已取得突破。一季度,华睿光电有多款材料完成国内主流面板厂商的
验证,合成量产厂房投入运营,部分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
四、问答环节
1.面板行业供需以及价格走势分析:
答:供给端:2018~2020 年,国内几条大世代线陆续量产,供给端将有所增加。同时,在未来几年内,伴随高世代线的陆续投产,低世代线逐步失去竞争力,会选择关厂或转换其他产能。鉴于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之间的差额,但大尺寸化趋势明确,会逐步消化这部分产能。今年已有面板厂在计划产线改造收缩 LCD 业务,同时也有部分厂商在做产品结构性调整。
需求端:受益于新兴市场智能电视渗透率提升、电视大尺寸化趋势延续、多个国家数模转换等带来的电视更新需求等,应用于家庭大屏领域的显示面积将持续增长;多场景显示应用快速增长,大屏在教育白板、会议白板、拼接屏、无人零售、广告机与电竞显示等商用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商用显示需求快速增长。
短期来看,供需关系会随着面板厂策略的改变(如关厂转产、新产能释放、淡旺季备货、产品结构调整等)会出现不定期的持续波动。但长期来看,如果老旧产能退出如预期,将加快供需关系改善,预计在 2021 年后,行业已无新增产能释放,面板行业供需趋向平衡状态。今年一季度终端零售市场是成长的,尤其是北美市场有较高的增长,中国市场后续也有望受益需求端的拉动政策。今年 3 月份部分大尺寸的面板价格已出现上涨,4 月份持续上涨,至于涨幅和持续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需求端的变化、新增产能的投放进度以及部分厂商的关厂转产计划等,我们也会持续跟踪相关进展。
2.公司在小尺寸产品的进展情况及主要客户?
答:一季度,t3 工厂满销满产,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5.29 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95 倍,实现较好的经营利润。产品出货 2,728 万片,排名跃居全球第三,由于产品供不应求,t3 项目已启动产线升级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增长。目前一线品牌客户销量占比已超过
80%。
3.华星光电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的进展情况?
答:6 代 LTPS-AMOLED 柔性生产线—t4 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及导入工作顺利推进,处于产能与良率爬坡阶段,战略客户的送样和验证工作有序推进,预计在今年四季度量产,以高清全面屏、柔性、可折叠等技术,定位于全球高端市场。
4.华为将要发布智能大屏电视,华星是否有给华为供货?
答:华为是华星光电在大尺寸及中小尺寸显示屏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大屏显示终端领域正洽谈合作。随着今年华星定位超大尺寸4k8k 超高清显示的 11 代线产能快速释放,华星光电将联手主要终端厂商,共同打造全场景显示生态下全新体验的智能大屏终端。
5.集团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情况?是否会进行股权性融资?
答:华星光电的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 t4(计划投资额 350 亿元)和 G11 产线 t6 (计划投资额 465 亿元)已进入爬坡阶段,产能持续提升下还有一些设备需要逐步到位;定位于超高清 8K 和 Amoled的 G11 代线-t7 项目(计划投资额 427 亿元)于去年底开工建设。上述投资额将通过项目公司按照一定比例通过股权和债权组合方式融资,其中股权部分由华星光电与合作方共同出资,项目立项时既已全部明确,不需要通过集团进行股权融资。
6.公司重组后,对未来的分红派息是否有影响?
答:公司自进入半导体显示行业后累计分红 61.35 亿元,平均现金股息支付率近 40%。重组完成后,TCL 集团将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为核心主业,保留华星光电在上市公司可为未来持续贡献稳定的现金流与利润,有利于上市公司保持较高的分红水平,与股东共享长期价值增长。
7.如何看待家电补贴政策对终端需求的影响?
答:2019 年国家推出多项行业利好政策,包括《家电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以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其中超高清视频普及政策明确提出 2022 年 4K 电视全面普及、8K 电视销量占电视总销量比例超过 5%、超高清用户达 2 亿、超高清产业规模达 4 万亿元的目标,伴随相关政策于全国范围的陆续落地执行,将进一步拉动电视终端需求的增长
8.公司对全年经营的展望?
答:公司一季报中有对于核心主业华星光电全年的经营展望: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仍呈现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局面,行业竞争加剧。但挑战中也蕴藏着发展机遇,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等有力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加速发展,增强了华星光电作为高端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经营业绩的信心。同时,华星光电以技术创新驱动产能进入快速扩张周期,通过降本增效保持经营效率和效益的领先地位,通过持续投入进一步提升在产品和新型显示技术上的优势,并加速新应用领域和重点区域市场的布局,华星光电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我们有信心华星光电全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