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安车检测 (300572) 2019-05-13
近日,花旗金融常青、中再资管贾纯迟及野村证券刘尹璇三位调研人员来到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调研,公司董秘李云彬先生首先为调研人员就公司基本情况作了简短的介绍。 公司是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检测系统、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与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解决方案、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解决方案与行业联网监管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在产品与系统方案的设计、安装集成、运营维护以及行业监管等各方面的需求。
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业务持续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检测系统及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的销售。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41.13万元,较上年同期8,224.43万元增长48.84%;实现利润总额3,598.78万元,较上年同期1,794.56万元增长10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6.65万元,较上年同期1,474.90万元增长109.96%。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为股东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接下来活动主要以调研人员提问、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兼董秘李云彬先生回答的方式展开。
1、我国机动车检测体系现状为?目前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阶段为?
答:通过建立并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动车检测体系。我国在用机动车的强制性检测分为安全检测、环保检测和综合检测三类,前两者分别检测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后者的检测对象为营运车辆,检测内容包含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等。同时,新车下线检测正逐渐在各类大汽车制造厂中得到应用,对保障新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进入21世纪后汽车保有量才开始快速增长,许多潜在的机动车检测需求尚有待开发,一方面,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机动车维修检测、二手车交易评估检测还未普及;另一方面,随着驾驶人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除强制检测外,为及时了解车辆技术状况,保证行驶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其主动参检需求将逐渐增加,国家在提高道路安全水平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导向和不断增加的机动车检验机构为满足该需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为改善我国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规定政府部门不得举办检验机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简化审批程序,并推行异地检验等改革措施;2015年以来,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陕西、山东、青海等省市已陆续放开机动车检测两项收费定价,由政府定价调整为由市场调节;2018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8年底前实现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政府在机动车检测领域的简政放权、逐步放开机动车检测收费以及“三检合一”政策的推行,极大地鼓励了民营资本进入机动车检测市场,有利于加快检测机构建设,改善我国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状。
3、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其中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占比为?公司的经营是否受经济周期影响?
答:公司主营业务为机动车检测系统中的安检系统、环检系统、综检系统销售与运营维护以及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的销售,其中机动车检测系统销售与运营维护收入占比超过公司营业收入的90%。因以地市为单位进行的全国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平台已大致建设完毕,现仅需进行后续维护工作,因此公司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的销售基本为维护费用收取,占公司营业收入不到10%。 公司经营目前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
4、新能源车是否需要年检?随着新能源车辆销售的增加,新能源车的市场机遇?新能源车无尾气检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是否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不同类型机动车的检测频率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只有经检测合格的车辆方可取得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新能源汽车也属于机动车,在6年以内免检,超过6年后需要按照规定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首先,除了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产品还涵盖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定制化设计新车下线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与智能驾考员考试与培训系统。第二,公司机动车检测对象主要是在用车。截至2019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3亿辆,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拉动在用车检测需求。第三,新能源车为新兴事物,其检测标准尚在制定完善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检测虽然无需进行尾气检测,但是仍需进行安全技术性能检测、且增加了电池、电机检测等项目。与此同时,公司也会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相关动态,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技术升级,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5、简单介绍机动车尾气排放遥感检测系统。
答:2017年7月27日,环保部发布《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是指对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的排气污染物进行的实时遥感检测。产品采用光谱吸收技术,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CO2、CO、HC、NOX进行检测,还可以对柴油车的不透明光烟度、颗粒物(PM2.5)、氨气(NH3)进行检测。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分为垂直式、水平式与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整个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及分析单元、直角位移反射单元、速度/加速度采集系统、车辆识别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机箱恒温系统、气象系统及操作单元,可以实现网络远程操控。 机动车尾气排放遥感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机动车路面行驶时尾气排放状况,检测结果高效准确,可以快速的发现行驶中的高排放车辆,是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在用机动车尾气监测方法。
6、公司尾气遥感检测技术情况如何?公司认为我国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
答:2017年7月27日,环保部发布《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技术方面,公司的遥测式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已非常成熟,公司研发的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车辆限行筛选系统和环境气体排放监管软件,可实现实时多车道同时检测汽油及柴油车路面行驶时尾气排放状况,检测结果高效准确。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落地,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市场将迎来大的发展。目前机动车尾气遥感的销售方式主要为参加政府组织的公开招标,公司作为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努力开拓汽车尾气遥感检测市场,积极参与汽车尾气遥感检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7、环检新标准的出台带来的影响是?
答:我国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效监控汽车污染物标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18年9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和《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上述标准于2019年5月1日实施。增加了外观检查、OBD检查标准、燃油蒸发检测等内容;增加了检验项目和检验流程;增加检测记录项目和检测软件要求;增加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并调整了烟度排放限制。 新标准的出台需要检测站对其环检检测仪器台体与软件部分作出相应升级,将增加检测站的建站或运营成本,同时将促进公司2019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8、公司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是多少?
答:目前行业内在用机动车检测系统领域主要竞争企业为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公司机动车检测系统产品市场目前已覆盖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其余全部31个省级行政区划,公司机动车检测系统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多年来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9、目前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的数量为?其特点为?目前公司收购检测站主要采取的方式为?
答:截至2018年底,我国机动车检测站数量约为1.2万家左右,机动车检测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人才分散、技术分散、资源分散的特点,机动车检测行业亟待市场整合。 因新建检测站目前暂无合适优质地址、前期投入耗时较长且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目前公司主要采取直接或通过成立产业基金的方式间接收购检测站,整合机动车检测行业。但后期公司不排除采用自建的方式新设检测站。
10、新建检测站需要大概投入多少金额?
答:投资检测站包括土地的租赁或者购买、设备的采购、厂房建设和人员配置等。除了要考虑检测站所属地区用地成本之外,还要考虑检测站的规模;需估算检测站检测车辆数量,配备检测线数量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因此投入金额没有明确的标准。
11、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情况?公司目前设立产业基金主要采取的合伙人结构为?公司目前收购检测站的情况如何?
答:公司目前参与设立了德州市常盛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已完成工商设立登记并取得了德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 公司目前主要采取与政府、社会资金合作的方式设立产业基金,三方持股分别保持在约20%、25%与55%的比例。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通过参与成立北京安迅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德州市常盛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兴车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70%的股权正式进入机动车检测运营领域。
12、我国在机动车检测费用上是否有补贴政策?
答:我国机动车检测费用均为车主自付,无任何补贴。
13、目前公司新车下线检测业务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哪些?业务扩展情况如何?新车下线检测系统的业务扩展情况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答:目前公司新车下线检测系统的应用领域涵盖常规车辆(包含客车和卡车等)和特种车辆(包含叉车、装载车、机场摆渡车、矿用车辆和军用特种车辆等)两类检测。 公司新车下线检测系统主要以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点。在新车整车下线检测系统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与比亚迪、广汽、中国中车、武汉开沃、深圳开沃等厂商的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开拓新车下线检测设备客户资源。因公司新车下线检测系统非公司主营业务,且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很小,其业务扩展情况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产生影响。
14、公司主要产品是否包括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公司对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的收入发展趋势预计为?
答: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检测系统、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与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因全国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毕,仅需进行后续维护,该部分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极小。公司目前营业收入中大部分来自于传统机动车检测设备的销售。 因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已具一定使用年限,亟待升级换代。今年公司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销售收入较往年将有一定提升。
15、请问公司股权激励及其他制度安排和执行情况?
答: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重视人才建设,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辅以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极大激发公司员工积极性,利于公司长期发展。股改前,公司针对公司中高层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后,公司于2017年针对技术、研发、生产等人员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18年度,公司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公司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相关规定,为公司管理人员、核心研发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核心销售人员以及核心生产人员在内的88名激励对象办理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第一期解除限售股份数量315,360股;前述解除限售股份已于2018年6月15日上市流通。
16、公司上市以后的分红情况如何?
答:公司上市以后的分红情况如下:
(1)公司2016年度分配方案,以上市后的总股本66,67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合计分配现金股利33,335,000元(含税)。
(2)公司2017年度分配方案,以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公司总股本67,254,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为人民币16,813,500.00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共计转增53,803,20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21,057,200股。
(3)公司2018年度分配方案,以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公司总股本121,057,2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为人民币24,211,440.00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6股,共计转增72,634,32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93,691,520股。本分配方案尚须提交公司2018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方能实施,若在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前股本总数发生变动的,则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按照分配比例不变的原则对分配总额进行调整。
17、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后续可预期业绩增长点简介。
答:公司立足于汽车后市场行业,多年来致力于为机动车检测行业提供贴近客户需求的检测系统以及信息化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坚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提升方案设计能力,从多方面着手持续提高检测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完善营销和服务网络,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拓展检测系统的应用领域,保持在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同时积极推动并参与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的建设,为机动车检测行业乃至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 鉴于机动车检测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人才分散、技术分散、资源分散的特点,公司充分利用行业主导地位的优势,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在时机成熟时,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扩张公司业务规模,进行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实现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的有机结合,提升公司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除原有业务板块业绩的持续增长以外,公司后续可预期业绩增长点主要为: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检测站运营、智慧停车;新车下线检测系统与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
18、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如果国内下游检测站设备配备齐全,公司今后如何保持业务高速增长?
答:(1)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提升空间巨大,汽车检测市场空间巨大。截至2019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3亿辆,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汽车后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由于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汽车保有量增长,“机动车维修检测、二手车交易评估检测”等还未普及,“机动车检测市场增速”将远大于汽车保有量增速。检测市场分为:强制检测、主动参检;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机动车治理与管控的压力不断加大,在国家“提高道路安全水平及节能减排”政策背景下,强制检测覆盖预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驾驶人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除强制检测外,主动参检需求将逐渐增加。
(2)“机动车检测”监管趋严,技术雄厚的机动车检测龙头公司受益。随着国内“事故倒查机制”持续深化,监管部门日益重视“机动车检测行业的监管”及“检测结果可靠性”,国家通过修订检测标准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公司作为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龙头企业,技术实力雄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展。
(3)“中国每万辆车辆拥有的检测机构”与国外差距较大,中国机动车检验机构数量偏少,难以有效服务国内汽车后市场。中国每万辆车拥有的检测机构数量(0.59个)大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日本3.51个、美国2.5个、欧洲2个),“国内检测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欠缺。随着安全意识、节能意识的普及,将带来检测系统市场巨大需求。另外,国家有放开机动车检测站收费限价的趋势,公司下游“检测站”资金充足,且拥有较强的检测设备购置需求。
19、公司收购检测站后,围绕检测站运营可进行的业务扩展方向为?
答:公司完成检测站收购后,以机动车检测行业为起点,往二手车检测、机动车维修检测、机动车保险服务、治理超载超速等新的市场领域拓展,公司实现从机动车检测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机动车检测设备与检测服务提供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