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东方国信 (300166) 2019-05-16
调研形式:现场
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55%,实现连续十二年营收持续增长。在业务层面,通信领域上,平台层面,公司在平台架构云化、能力平台等方面不断深入;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持续创新、百花齐放。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客户的应用来结合,去年精准营销平台、智能化的营销平台,智慧审计、智慧人力、智慧财务、智慧风控等在运营商的各个省份树立了标杆的作用,未来能够进行快速的复制,是在运营商领域里一个增长点。去年中标了联通集团网运大数据平台,为我们O域大数据的发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在大数据平台层面的建设上,运营商也会加大投入力度,电信与移动的业务成长性很好。
金融领域上,2018年东方国信母公司有相应数据库产品落地,并和子公司上海屹通共同合作建设银行移动金融项目。除移动银行业务以外,金融服务等新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工业领域上,公司与子公司北科亿力协同发展,资源集聚,成长性良好,在2018年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政府领域也呈爆发式增长,已打造多个示范项目及智慧城市案例。
在财务层面, 2018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平稳增长,由于公司服务的客户付款流程相对较长,回款需要一个周期,尤其是政府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因此,公司通过KPI等方式促进销售人员加强回款意识,有望改善公司现金流水平。2018年末公司商誉在10亿左右,公司商誉中占比较大的是并购上海屹通、北科亿力、炎黄新星、cotopaxi、海芯华夏等子公司所形成的。首先各个子公司所在行业前景都非常好,在各自细分领域都是龙头,过承诺期之后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增长。2018年,上海屹通实现净利润8000多万元,炎黄新星实现4800多万元,北科亿力实现4000多万,海芯华夏实现3000多万元,都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cotopaxi由于联合利华采购战略调整,业绩有一定的波动,近几年保持1000万左右净利润,未来预计能够保持稳定。其次母子公司业务协同良好,从业务上已完全融合,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发展能提供较大的支持,子公司在细分领域的优势也能促进母公司新业务和产品的落地;且子公司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全部仍在公司任职,确保了子公司经营良好发展,公司的历次股权激励都覆盖了并购子公司的核心人员,同时也对子公司提出了相应的业绩考核指标,从管理层来看,创始团队非常稳定。商誉不存在减值风险。
2018年,公司与IBM签订战略合作获得SPSS源码授权,全面进军数据科学及AI市场。在算法方面,通过与IBM的战略合作,对国际领先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工具软件的源码分析与改造,消化吸收了大量成熟技术,提升公司在数据分析挖掘领域相关工具软件的技术水平,增强数据挖掘建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实力。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IDC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成本过高、专业运维能力的匮乏等因素都导致企业逐步降低了IDC基础建设及运营维护的投入,而独立的IDC技术服务商拥有专业化的综合技术服务,丰富的运营服务经验和细分领域的运维技术优势,未来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运营维护服务也将由专业的IDC技术服务商负责。受北京地区土地资源、电力资源等限制,公司拥有的数据中心为北京地区稀缺的新增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资源,具有较高的市场空间及定位优势。此外,租用数据中心的企业客户大多为电信企业、IT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客户需求较为稳定,租赁期限较长,5-10年左右,能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入。 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行云大数据生态体系(CirroData Ecosystem)已初具规模。行云分布式并行数据库(CirroData)作为国外同类软件的替代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客户的数据中心建设。行云大数据生态体系针对海量全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软硬件一体的采集能力,通过多种存储方式和处理引擎高效处理数据。在行云大数据生态体系中,包含批量计算、交互式查询、数据挖掘、实时处理、事务同步处理5大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处理引擎,及时面向大数据各类应用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服务。
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品化和云服务模式的落地,实现数据跨界融合及运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大数据业务生态圈。未来将会体现公司前期布局的价值,增长会更快。
二、问答交流
1、问: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答:从企业的刚性需求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智能制造的好处,意识到信息化、大数据对企业发展未来的动力和促进力,这是核心关键。现在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和推动力很大。企业用户的刚性需求也已经凸显出来了。工业互联网我们把它分三个阶段,一个是工业互联网的起步或者说探索阶段,第二个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阶段,第三个才是工业互联网往更大的生态应用拓展的方面。目前虽然是工业互联网初期,已经是一个快速的启动过程。初期阶段公司主要抓设备管控、工艺优化等一些工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这都是给企业能带来好处,可以直接算得过帐来,企业的需求很大。真正的工业电商、金融等其他模式,需要工业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有更大的机会。
2、问:应收账款比例较高,是否存在风险?
答:电信行业应收占比较多,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合同签订、回款主要集中在四季度,且电信等客户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客户信用良好,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公司将严格把控应收账款的回款进度,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公司收入增长的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提高现金流较强的业务模式比重。
3、问:城市大数据业务的发展情况?
答:智慧城市行业整体在2018年迎来市场爆发阶段,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对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积极反馈和响应,各个主要城市分别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公司经历过去几年的业务和技术积累,在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上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务大数据,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为基础的平台层,布局城市微服务、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智慧城管及雪亮工程等领域,以网格化应用如综治、司法、城管等网格化要素、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的应用,在质监、安监、财税、社保等行业应用也有一定的案例打造为样板。目前在智慧城市智能运营中心领域中已形成昆明经济开发区、东莞市东城区、深圳市龙岗区、兰州新区、石家庄鹿泉、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标杆项目案例,这些案例在智慧城市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4、问:去年跟IBM有合作,SPSS云化,也做了CirroData,未来是怎样的商业模式?
答:目前公司主要模式是属于项目制,基本是软件开发,很少有硬件。通常人们对软件比如常见的某些财务软件的理解是,安装上线之后就结束了,后续只收取服务费或者软件升级迭代费用。但公司大数据软件和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项目完成之后就结束了,我们是对客户全业务的支撑,简单的说,客户的数据量、数据类型、IT架构、业务架构、业务需求、市场需求等等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对我们的数据支撑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对于某些大型客户来说,一个项目规模很大,分步、持续做多年也常见,所以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很强,绝大多数客户与公司都是多年持续合作。未来,公司将通过SPSS源码授权,在算法方面,对国际领先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工具软件的源码分析与改造,消化吸收了大量成熟技术,提升公司在数据分析挖掘领域相关工具软件的技术水平,增强数据挖掘建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实力;通过行云分布式并行数据库(CirroData)打造行云大数据生态体系针对海量全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软硬件一体的采集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品化和云服务模式的落地。
5、问: Cirrodata数据库有怎样的优势?
答:公司分布式云化数据库面向海量数据分析型应用领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和存储分离的技术架构,融合了Hadoop分布式存储和MPP并行计算的各自优势,不但可以轻松实现云平台上的伸缩扩展能力,而且可以提供随需部署的能力,是新一代云数据仓库的典型代表。CirroData能满足PB级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分布在数千台普通服务器上,能够被上千并发用户高速访问,可以满足数据密集型行业日益增大的海量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即席查询的需求。此外还创造性的打造了一款跨域多数据中心平台产品,以满足跨多个地域的大型企业或组织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需求,解决了多地域,多数据源统一的数据访问、统计、分析等的问题。
6、问:5G的业务对我们有什么促进?
答:相比4G,5G在很多方面比如移动通信流量有很大提升,应用场景和终端会发生很大变化,数据规模、种类、形式等等也会爆炸式增长,对于处理复杂、多样、海量数据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处理系统。长期看大数据行业会受益于5G的商用。
7、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答:东方国信专注于大数据业务领域二十年,通过二十年自主研发沉淀,目前形成了完全自主研发、安全可控的三大技术体系。公司在诸多领域已成功替代国外软件。公司平均每日处理数据3万亿条+,帮助客户查询数据量达到70万亿条+,所建的大数据平台节点最大规模超过3万,实时响应时间毫秒级别。公司具有跨领域海量数据融合治理、建模与分析挖掘能力。公司率先成功建设全球范围最大的通信领域大数据集中系统平台,是国内通信领域大数据平台建设成功案例最多的核心软件厂商,开创且不断刷新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新纪录。公司持续拓展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具有丰富完备的行业大数据端到端解决方案。公司在业内率先实现“大数据+行业”战略布局,公司是国内首个推出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常年扎根于客户,对多行业客户的业务和需求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的经验积累。电信、金融、政府等领域客户的业务复杂、业务需求众多且变化较快、数据量巨大,IT系统众多、数据来源多,客户大数据建设的试错成本和转换成本很高,故对大数据厂商要求极为严格。公司凭借领先的大数据技术、成熟稳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对客户业务及需求精准、深刻的理解及前瞻性的判断、大量的成功案例等为客户的经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