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丽珠集团 (000513) 2019-06-04
一.参观丽珠制药厂高架仓库及激素冻干车间
二.问答环节
问:“辅助用药”目录对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影响吗?公司打算如何应对市场的压力?
答:从过去一两年的销售情况看,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下降已经受到了部分地区或医院“辅助用药”或“监控目录”的影响,所以即使推出国家版的目录,我们认为这个影响已提前释放了一部分,公司仍有信心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应对。2019年一季度,参芪扶正的下降幅度已经收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销售已经企稳。 目前的重点工作:1.参芪扶正:在级别医院,我们会关注低产医院及空白医院,同时挖民营医院及基层医院、推自费市场等。在学术研究上,我们还在进行大样本的真实世界研究工作,在循证医学和安全性再评价等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与人力,在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获取更丰富的数据支持。2.鼠神经生长因子:继续关注该品种的招投标动态,不断扩大中标省份,加强推广力度。 总体来讲,随着集团其他化药品种的规模及增速稳步增长,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销售波动带来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小。
问:艾普拉唑的增长动力是?
答:艾普拉唑在2018年销售收入已达5.8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7年增速为37%,在今年一季度该品种仍然有高速增长。 由于艾普拉唑的针剂去年才上市,我们相信随着后续丽珠对针剂医保、招标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加之丽珠在医院覆盖、低产医院上量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营销考核机制,该品种应该能够保持快速的增长。 目前国内PPI制剂有超200亿的销售规模,其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市场是针剂。所以我们也期待艾普拉唑针剂的广阔市场空间。
问:简单介绍公司在管理层层面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答:变化如下:唐阳刚先生新任集团总裁、黄瑜璇女士及戴卫国博士新任集团副总裁。聘任了温弘博士、鲍靖博士、刘佳凝博士分别担任集团首席科学家、首席医学官及首席投资官。 总体而言,董事会希望在高管团队结构上逐步向国际化、年轻化、高效化的方向转变,未来将更加强调业务的聚焦与组织执行力与效率的提升。
问:简单介绍公司总裁唐总?公司对原料药未来几年的展望?
答:唐总1992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微生物学专业。2008 年加 入丽珠新北江公司,历任新北江公司技术总监、总经理、董事长。2015年7月起,担任丽珠集团原料药事业部总经理、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7月至12月,任公司常务副总裁。2019年1月任公司总裁。 唐总在负责原料药事业部期间,进行内部组织机构及资源整合,不断改革优化,原料药板块在收入及利润端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丽珠的部分高附加值及独家原料药品种已经成为部分国内、国际大型药厂的稳定供应商。 目前原料药已经完成了两大转型:一是产品的转型,由大宗原料药转型为高端特色原料药;二是市场的转型,由非规范市场转型为欧美等规范市场。 在后续品种的跟进上,目前原料药事业部成立了30余人的开发团队,布局了短、中、长期的产品研发管线。 综上,预计未来一两年公司原料药板块依旧能够保持较好的增长。
问:简单介绍一下单抗总经理戴卫国博士以及首席科学家温弘博士?
答:戴卫国博士为集团副总裁、单抗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集团生物药领域相关工作。戴博士有着丰富的研发经历和经营管理经验。曾在美国安进公司和美国强生公司从事新药研发二十余年,曾任美国强生制药集团公司生物大分子药物产品开发部科学总监。 温弘博士为集团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集团化药的研发以及一致性评价工作。温博士在诺华和惠氏的11年中,主持多个临床阶段药物的研发和申报。此后,赴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问:公司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如何?
答:截止2018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约七百多人,主要分布在生物药研发平台、微球缓释制剂研发平台、化药(含一致性评价)等研发平台或研究中心。此外在原料药、诊断试剂领域也成立了研发中心。 2018年,公司用于研发方面的相关支出总额约为6.87亿元。预计未来随着公司研发的不断推进,研发的投入金额还会加大。
问:未来公司在销售费用的预期是?
答:总体销售费用应该维持稳定或略有降低的趋势,销售费用未来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1. 创新药的销售费用不会低,因为需要不断投入加大学术推广及真实世界研究; 2.对于一些与带量采购相关的仿制药,未来的销售费用会大大的降低。
问:简单介绍单抗公司的研发进展。
答:1.已报产: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已于2018年底申报生产; 2.已进入临床期的品种进展如下: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Ⅱ期临床试验完成;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期临床试验完成;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I期临床试验基本完成;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重组全人抗RANKL单克隆抗体、重组抗IL-6R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均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重组全人源抗 OX4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得临床批件。 3.除上述研发项目,公司还储备了两到三个全球性的创新药,目前仍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问:简要介绍丽珠微球中心的研发情况。
答:醋酸曲普瑞林微球(一个月)项目处于I期临床;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三个月)已获临床批件;后续已经立项的品种还包括奥曲肽微球、阿立哌唑微球、戈舍瑞林植入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