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亚光科技 (300123) 2019-06-04
亚光科技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是原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而来,太阳鸟为国内领先全材质的游艇、商务艇和特种艇系统方案提供商。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设计和研发技术水平最高、品种结构最齐全的复合材料船艇企业之一,连续多年公司复合材料船艇产量位列内资企业第一名。2017 年 9 月,上市公司太阳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完成对 97.38%亚光电子股权的收购,交易完成前后,公司实际控制人都是李跃先先生。
亚光电子前身为成都亚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系由原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又称国营第 970 厂)改制而来。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建立投产于 1965 年,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建立的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是我国第一批研制生产微波芯片、电路及器件的骨干企业,也是我国军用微波电路的主要生产定点厂家。50 多年来,亚光电子一直致力于微波和微电子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 LTCC、MCM、SIP、
SOC 和MEMS 等微波电路前沿技术领域都有一定建树,始终处在国内军用射频微波行业的前列。产品覆盖频率从几十 MHz 到 100GHz,实现了频道全覆盖,产品全覆盖,应用平台全覆盖,先后承接了众多国家重点工程、武器装备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任务。
亚光电子核心业务为军用芯片、微波电路、微波器件业务,同时公司拥有少量安防、专网通信业务,历史上也曾涉足化工贸易业务,但现已剥离。亚光电子是国内主要的军用微波电路及器件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主要有各类军用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和微波二极管、微波三极管等微波器件产品。亚光电子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航空航天、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微波测量等领域,主要客户为国内相关军工院所、军工厂等。
公司下游客户覆盖面较广,均为军工集团的科研院所及相关工厂,包括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科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配套产品的覆盖领域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导航、遥感遥测等。公司产品基本覆盖了各个细分领域最领先的整机院所,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生产水平。
公司配套的下游产品包括:1、雷达:舰载雷达、机载雷达、陆基雷达等;2、电子对抗:机载电子对抗系统、舰载电子对抗系统;3、通信导航:北斗导航系统、塔康系统、军用微波通信系统;4、航天器有效载荷:载人飞船、军用卫星、民用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北斗导航、通信、遥感、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天基互联网等。
公司的核心优势:
1、国内复合材料船艇、游艇、特种艇和无人艇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与 XX 所、XX 所并称“两所一厂”,位于微波军工电子行业前三,同类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
3、公司在行业中深耕 50 多年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有 200 多家国内主流军工客户,具有 4 条贯国军标生产线;
4、以混频器、衰减器、检测电路为代表的微波电路、以微波 PIN 开关、限幅器、移相器、衰减器及放大器等为代表的微波控制电路、以接收组件、变频组件、T/R 组件、开关矩阵、微波频率源等为代表的多功能组件、以 3mm、8mm 接收前端、收发前端、上下变频组件等为代表的毫米波电路的研制水平及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地位。
5、具有全流程硅基芯片生产线,工艺自主可控,生产的微波二极管是除 XX所外唯一的微波二极管生产厂家,产品可直接替代 Macom、MicroMetrics 等公司产品。同时通过芯片自主设计,在与国内大型企业的 6 寸 GaAs 产线上流片,生产的单片集成电路芯片在行业中处以领先地位,目前已研发 400 多款单片集成电路芯片。
6、具有完整的微波电路模块及组件配套用薄膜电路基板、介质电路基板生产线及壳体生产线;其中薄膜电路基板可按需预埋电阻、电感,介质电路基板可实现 18 层堆叠及预埋电阻、电容,有效减小电路体积。
Q:公司关键技术攻关情况如何,自主可控状况如何?
过去一年来,公司面对国防信息化建设需求以“九大专项”为核心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前瞻研究,持续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射频芯片技术取得较大进展,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2018 年,公司多项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中;9 大科技专项持续攻关,其中 RF MEMS 实现了用户民用星型号配套,某波段多功能模块和某波段12 阵元 4 波束接收组件也取得重大市场突破。射频芯片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增加
了 5G、雷达、卫星等通信用的 GaAs 功放芯片、GaN 功放芯片、GaN 功放管芯和GaN 内匹配模块等系列功放芯片,对 Ka 频段以下开关芯片、衰减器芯片、移相器芯片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对 L、S、C、X 频段多功能芯片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换代,增加了无源类芯片品种,并形成了系列产品;对套片类产品进一步有了大幅简化和成本降低。公司 T/R 组件、变频组件等组件类产品几乎全部使用公司自研芯片,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公司现有自研射频芯片共计 400 多款,包括 5G 使用的低噪放、功放、开关、滤波器等。芯片以前 95%在台湾某厂进行流片,现是在国内某大型公司 6 寸 GaAs 产线上流片。现在公司给外面供货的芯片 90%以上都是自己设计的,不少芯片的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在国内 GaAs 产线上流片周期只有半个月,在 MEMS 滤波器上获得了突破,2018 年顺利交付给用户的民用卫星上使用。
Q:公司在民用 5G 业务拓展规划及有何最新进展?
公司一直从事于信号收发的从芯片设计、生产、测试、封装、器件、组建和小系统等全流程产品研制工作,在微波信号收发领域处于国内前三位。成都亚光历史上也曾给华为等通信企业提供过滤波器、开关等业务。目前成都亚光过半收入是来自相阵控雷达相关配套业务,一部相阵控雷达一般有上万个收发单元,强调高可靠性;而民用 5G 通信业用到了微波相阵控通信技术,一般为 64 个单元,强调成本与批量等。因此,公司基于技术、人才和市场前景,也前瞻布性局了 5G通信领域,重点发展功率放大器件产品,努力实现军用技术转化。2017 年,用于通信的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研制成功,GaN 功率放大器实现小批量量产。2018 年,公司 5G 功放产品积极与华为、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等进行了对接拓展,进一步完善了 5G 芯片自主设计及器件组件生产、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流片和子公司成都达迩公司封装的 5G 产品产业链合作模式。随着 5G 通信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公司未来将有望受益。
拟跟华为等通信公司展开合作有:64 通道的天线阵列涉及到的射频微波产品公司都有覆盖,包括开关、功放、滤波器等芯片都在给华为等试用,后续开展合作的希望非常大。氮化镓放大器在 5G 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有些是基站上,有些是测试系统。现在 3-6G 的出货量少,暂时处于试样阶段,公司原来已经在给华为配套厂商做射频开关,5G 方面公司也在跟为中兴、华为配套的厂家做配套。由于华为的供应商认证步骤比较多,公司还需要时间进行跟进,而中兴通讯一直是公司的客户。5G 中主要涉及频段为 6G 以内, Ka 波段及以上频段还在研发阶段,公司技术实现不是问题,主要是性价比和产能。能够配套的主要是基站的射频芯片及器件,技术能力上不存在问题。
竞争对手:芯谷、中科海高、米乐为等,公司有些产品的指标处于国内领先,不管在价格还是供货速度上都是有优势的。
5G 市场空间与开拓市场的方式:射频前端模块是移动终端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射频前端芯片包括功率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双工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等,在多模/多频终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GaAs 器件是消费电子 3G/4G 应用的主力军,5G 时代仍将延续。GaN 器件则以高性能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基站、雷达、电子战等军工领域,在 5G 时代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对此展开多方面布局,公司自研芯片就包括了开关、功放、滤波器、低噪放等芯片,针对 5G 市场的开拓公司也在积极与提供 5G 测试方案的国际公司进行接触,他们知道 5G 要什么东西、测试什么指标对公司进入 5G 市场能起到推动性作用。
Q:成都亚光军工电子订单情况如何?
一季度和二季度是成都亚光订单的传统淡季,但今年订单势头仍而非常不
错,一季度成都亚光新接订单与结转订单之和同比去年增长 62%,手持订单也大幅增长,增长主要来自有源相阵控的配套订单。
Q:公司在相控阵 TR 组件上的发展情况?
TR 组件市场,100-160 亿左右。市占率提升空间还很大。TR 组件,占雷达成本50%-80%。其中相控阵占 80%,球形 50%。微波射频芯片,占到 TR 组件 30%-40%的成本,其他还有外壳、印制板、控制电路等。南京恒电、创兴达、星波通讯等同行都是做组件,器件大多需要外购,成本不可控,而两所一厂都是自己做,相对优势非常明显。公司在相控阵 TR 组件上发展迅速,国内知名院所对公司非常认可,营收占亚光电子的 40%~50%,这两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很多大型院所有做 TR 组件的能力,但他们都主攻还是前沿的探索性研究,基础的批产上还是需要与亚光等生产型企业合作。
Q:公司在微波领域的技术及竞争优势?
最高到 100G,但产品多的是在 40G 以下。太赫兹毫米波,是发展方向,目前市场还小。跟华讯方舟也有合作,但量不大。跟航天合作,35G 太赫兹安检仪,芯片联合设计,也有收发,如果确认,量很大,亚光在项目里面能占 30%。微波组件领域有上百家小作坊类型的公司,但他们不足以对公司构成威胁。他们有四大弱势:一是无法大规模垫资,因为军品回款周期长,需要垫资;二是生产产品较为单一,技术不全面,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订制需求;三是相较于老牌企业成长周期较长,遇到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时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及资金支持的话抗风险能力较低;四、一般不具备军方认证的批产生产线,无法承接大批量订单,而亚光有四条军方认证生产线,长期是军方客户的定点配套企业。
Q:国产替代化及中美贸易战对公司的影响?
近期中美贸易战冲突急剧升温,已上升到科技战,美国等加大了对我国高科技产业链的封锁力度,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面临历史性的挑战。要突破技术封锁,打赢这场科技战,军民融合战略尤显重要,其实中国很多军工技术在全球都是非常领先的,比如在射频芯片半导体方面,两所一厂的技术是与国外名企的是同一水平的,部分领域我们是领先国外大厂的,只不过全球产业链一体化趋势给了这些国外大厂大批量制造的先机,他们的“又好又便宜”使得国内很多科技企业首选向这些国外大厂采购,也使得国内军工技术大部分因批量和成本问题而集中的军用市场。现在贸易战、科技战一打,就给国内军工技术民营应用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据了解,美国 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生产军用品的企业同时也在生产民用品。今天回头来看,2015 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非常前瞻和英明的。现在科技战使国产化替代是一个全国性的热门话题,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公司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已经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准备,在芯片、二极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特别芯片的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国外对我们封锁可能引起的风险;中美贸易战对公司层面来说有风险有机会,风险就是原材料的禁运导致交货周期加长,机会就是我们由于很早就开始进行国产化替代工作,公司的产品由于知识产权的自主,将有获得更多订单的机会,民品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Q:纯军用的滤波器,将来是否会涉及到民品市场?
纯军用的滤波器在往更高层面发展的同时迭代的产品公司也在打算进入民品市场,在贸易战和科技战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时代会推动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快
速进入民品市场。
Q:公司业绩未来持续增长的产品在哪方面?
公司业绩未来持续增长充满了信心,不管是军民融合的深入开展还是公司自主立项的研发,在射频微波 TR 及新技术的研究等,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未来伴随 5G 市场的全面介入必将能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提供助力。
Q:公司现在产品的价格变化大不大?老产品是否有调价?新产品单价是否有提高?今年的利润增长是否在于调价?
公司现在的产品定制化比较集中,价格变化不大,老产品根据军品行业特性有个阶梯式调价,公司今年的利润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订单的增加,调价相对利润的增加作用不太明显。
Q:订单是否有周期性?生产周期长不长?是否跨年?
公司订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产品的定制化比较特殊,生产周期一般随客户订单来决定,有 3 个月,6 个月交期的订单,也有 12 个月以上的订单,由于订单的持续性,所以生产周期必然跟随订单需求,跨年的情况也很正常。
Q:TR 组件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现在 TR 组件比较主流的通道数大概是什么水平?
公司对 TR 组件的核心能力主要来自于公司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及研发技术的积累,现在公司在相控阵 TR 组件方面订单高速增长,国内知名院所对公司非常认可,客户的认可即可代表公司的水平至少处于第一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