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开立医疗 (300633) 2019-06-27
互动提问:
问:公司对2019年度全年的经营预期是怎么样的?
答:公司在披露2018年年报时,同时披露了2019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对2019年度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规模进行了预计,截至目前,公司对全年的业绩指引未发生变化,在国内外医疗市场平稳发展的背景下,随着进口替代、分级诊疗等政府政策的不断推进,公司各产品线新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公司预计2019年的收入和利润将保持连续稳定的增长。另外,公司于2018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威尔逊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将进行全年并表,对公司的总体收入与利润将产生助力。
问:公司新产品S60、HD-550在2019年上半年如何进行市场推广?
答:2019年上半年,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新产品的宣传推广,超声方面,公司通过在大型医院设立开立超声探头示范中心及示范基地、组织精品研讨会与培训班、联合专家举办义诊、网络直播授课、对外捐赠等多种形式加强新产品的推广,提高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临床医生对公司新产品的认可;内镜方面,公司主要通过组织多场次的高端学术会议、论坛来推广公司产品,邀请知名医院的主任、教授、专家参与会议,在会议现场开展指导手术,并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加强推广,同时,公司也在武汉、温州、哈尔滨等多地的三甲医院建立国产消化内镜示范基地,进而辐射二级医院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公司内镜产品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问:软镜产品的难点,公司是如何突破的?
答:软镜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机的光学成像、图像、算法等方面;另一方面在于软镜镜体,镜体需通过人体天然腔道进入体内,同时要传递光、电、水等,镜体的力度传导、镜体的洗消等各方面要求也比较高。总的来说,软镜是一种比较注重细节的产品,产品的制程方面有一些属于knowhow,比较难突破。 公司在开展内镜业务之前,对软镜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仔细分析,要绕开日系厂家的知识产权限制,公司前期做了很多调研,包括技术调研、市场调研,还有公司自身的技术专长分析,也经过了长达七年的技术磨合与转变,从初级的标清开始试水,再到高清级别,是逐步努力实现的。
问:各家医院采购内镜产品的数量?
答:因国内内镜医生的限制和各家医院的安排,大型医院会采购十几台内镜,拥有几十条镜体,不断循环使用,小的医院只采购一台内镜,但各家医院的配置的内镜镜体数量有差异,从两三条到八九条不等。
问:内镜市场的规模与格局?
答:从内镜行业格局来看,94%左右的市场份额被日系厂家占据,国内厂家的实力完全不对等,公司近两年推出了高清内镜,产品质量与性能也得到了临床认可,但高端医疗器械的替代与接受过程较长,公司预计内镜产品的销售收入能保持60%-100%的增长,但要做到与日系厂家正面竞争可能需要至少三至五年时间;市场规模方面,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大概在200亿美元左右,国内的消化内镜市场规模在30-35亿人民币,镜下治疗器具会比设备多20%左右。
问:内窥镜的主要作用及分类?
答:内镜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于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显示,消化道黏膜瘤变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是降低消化道癌变死亡率(尤其是肠癌)的关键因素:如果肠癌病人在瘤变的早期阶段得以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五年存活率通常可以超过90%;如果未能在早期发现而是任其发展到中晚期,病人的五年存活率仅有不足10%。据统计,由于日本地区对内镜的检查较为普及,日本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因此,内窥镜的研发对实现疾病的大规模早期筛查,从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部分体检项目也包括胃肠镜检查。内镜比较主要的应用为胃镜、肠镜,除此之外还有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
问:公司对新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研发布局?
答:公司目前主要产品线为超声产品和内镜产品,超声方面,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向更高的平台延伸,基本维持在每三年推出一个新的平台,每年推出新的产品型号;内镜方面,公司将继续往技术纵深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增加镜体的种类,以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公司在研的新产品还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超声内镜,该领域公司在国内目前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未来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