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达实智能 (002421) 2019-08-09
一、 公司展厅及达实大厦体验中心参观
二、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级物联网和大数据建设运营服务商,基于自主创新的物联网平台、边缘和终端产品,以及大数据服务平台产品为核心,提供面向医院、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工业园区、城市地铁等多场景的智能物联整体解决方案。
依靠设立的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为核心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公司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感知层、大数据集成层与创新应用层三层技术体系。物联网感知层,通过RFID技术、云端人脸识别技术、车牌识别等视频识别技术、体感交互技术、行为识别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构建完善先进的物联网感知层。大数据集成层,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智能管控技术的实时数据库dasRdb、智能建筑云管理平台IBMS等技术,打造支持多数据源共享、交换与协同大数据集成平台。创新应用层,上述统一的物联网感知层与大数据集成层,支撑创新应用层的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交通业务板块的创新应用。公司业务涵盖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构建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以云计算、边缘计算,打造汇聚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为用户创建智慧、互联、共享、生态共建的环境。
1、 智慧医疗
1)智慧医院:公司提供覆盖医院全范围全流程全场景的IOT整体建设方案,对医院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手术室与及其临床信息化、以及医院管理信息化,实现了高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数字孪生的智慧医院。同时提供基于IOT大数据的医院能源和后勤运营管理服务。从而实现医院的物与物、物与人以及人与人进行连接,形成医院经营管理、医院临床服务、患者监护的一体化服务。
2)医疗大数据:提供城市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解决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实现电子病例、居民健康档案、处方、检验、检查、用药等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于人口健康信息开发针对居民和第三方机构的大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
2、 智慧建筑
智慧建筑的发展正在加速由本地部署的物联网向开放的云端延伸,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机整体。公司不仅提供本地部署的IOT解决方案,还创新提供基于私有云IOT解决方案,为集团客户提供建设和运营服务;提供基于公有云的IOT解决方案,为中小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提供基于IOT的建筑能源和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为传统建筑赋能,公司自主研发的Indas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建筑智能化升级和高效运行管理。作为一个相对封闭场景,建筑是人与设备互动频次最密集、获取海量数据的最佳场景。IndasIBMS打通原本相互独立、封闭的多个子系统,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最新技术,集成了空调通风、智能照明、视频监控、门禁、网络监控、能源监控等20多个子系统,同时支持接入仿真模拟、能量表、流量计、空调、PLC、楼控、太阳能等140余项标准协议和厂家自定义协议实现自动的策略优化,完成楼宇运营、能源管理、设备维护及用户服务等,帮助建筑进化成为有感知、会思考的智慧生命体。
3、 智慧交通
公司智慧地铁业务,为地铁轨道交通提供包含地铁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安防、信息发布的IOT解决方案,同时基于IOT提供地铁运营大数据服务。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智能化出行环境。
三、 自由交流
问:1、医疗行业增速一直还不错,公司上半年纯医疗信息化的业务占比多少?与同行的差异在哪里?
答:做公司战略的时候考虑过该问题,在传统的医疗信息化领域,这几年一些头部的企业已经逐渐凸显,达实作为一个新晋的厂商如在传统的赛道上与其竞争并无太多优势, 公司在历史上包括一些新的理念都是强调硬件加软件、物联网加信息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对应的在市场拓展的时候并未与卫宁、东软等去拼传统的医疗信息化的业务,我们是希望把物联、信息化、智能化等作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比如遵义二附院,提供了全院信息化,从HIS到电子病历,到CDSS等许多产品,客观来说我们的产品线不如传统的医疗信息化的公司,我们也不希望复制卫宁、东软等走过的路,重新定义自己的路径,用自己的强项寻求差异化,不单纯追求客户数量的多少,而是做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董事长刘磅补充:回顾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第二个阶段是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应用,第三个阶段是数据的运营服务。第二阶段呈现的业态是承接项目,提交解决方案,大多是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承建和交付,我们的同行大多做的是医院信息化的承接与交付;第三个阶段我们有所转变,我们承建项目是为了提供运营服务,获取运营权。我们有完整的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是我们不主张参与纯粹的建设与交付的市场这种重人力重资产的方式,交付了之后数据系统都是医院的,我们有优秀的团队,可以承接很多系统,但我们主要做可以让我们参与数据运营的项目,比如淮南项目我们有10年运营权,承接——交付——运营的方式,或许眼前没有很多刚需订单,未来持续的成长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医疗大健康分两层,院内数据侧重于医疗数据,院间数据侧重于大健康数据。医疗市场大数据的成熟分两个阶段,先是大健康数据,其次可能才是医疗数据,因为大健康数据的监管相对弱,院内的医疗数据涉及的监管很多,所以院间数据可能是率先实现商业价值的部分。给医院提供工程,数据都是归医院的,院长对这些数据的商业化驱动并不大,院间的大健康数据不一样,例如我们的淮南模式,院间数据运营权归达实和政府所有,由达实主导,首先需合法的拥有使用数据的资本,然后摸索商业模式获得收益,直奔主题。
2、股权激励的承诺测算是如何考量的?
答:公司共做了3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承诺第一次20%、44%、73%,第二次30%,60%,100%,第三次10%,32%,72%,这次的设计比以前的成长放缓,没有前两次业绩承诺的增速高,但是都是加速的。公司战略从2.0到3.0的转变过程中,要把业态的转型加大力度,以前是迎合市场需求拼命装订单向前走,看起来是高速实际质量不高,现在要做成健康的成长,业态的转型过程从建设服务到运营服务,做到质的提高,需要很多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研发等,以前侧重于市场拉动,现在更重视创新驱动,在创新端的投入一定会消耗弹药,所以在切换的过程中放缓了利润增长的速度。
董秘林雨斌补充:之前的发展更多的靠订单驱动,在宏观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还是有些压力的,现在不管是战略还是战术都做了一些调整。希望传统订单型业务用健康的方式做,实现结构的转变,后续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粘性及利润率会更好。未来不用太关注收入指标,在我们调结构的过程中,可能收入没增长但利润增长很快,希望未来产品和服务端的收入逐步提高,和以前的增长逻辑不太一样,后面会重新对收入做分类。
3、PPP投资侧重于运营,只做大数据还是做整体医院PPP项目?
答:达实做事情一直都很谨慎,每个PPP项目我们都很冷静的作分析,把PPP的商业价值规律琢磨透了之后,总共做了3个标准规范的医院的PPP项目,都是当地的人民医院。第一个人民医院的融资已经到位1、2个月了,第二个项目的贷款手续也已办妥,第三个项目融资有两家银行在竞争,所以这三个项目的融资已经安全稳妥。其次公司资本金的投入也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对公司资产负债率无太大影响。
4、公司并购的标的公司是否也跟随公司战略一起从2.0阶段升级到3.0阶段?
答:公司上市以来进行了多次并购,初期的几次投资规模较小,随着战略调整,近两年集中做了处置,资产损失不多,2015年并购久信医疗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投资了8.7个亿,由于前期积累了经验,公司练就了和并购标的企业间的磨合能力,能够更好地协同,到目前为止,久信已经完成三年业绩对赌,在细分行业的地位也由前三名稳固在国内龙头。另外一个很成功的并购案例是上市时对黎明网络(现达实物联网)的并购,公司投资1.6亿对其进行全资收购,其中这栋达实大厦现在经过改扩建已经实现资产增值几十亿。
5、公司从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出现了负增长情况,是由于业务转型吗?预计这个期间需要多久?
答:最近两期的业绩下滑,一方面原因是我们在近两年处理了一些历史问题,造成了部分一次性的损益,反映在报表上导致收入放缓、利润下滑,另外由于传统业务形态以订单制为主,同时收入基数比较大,我们在未来会相对更关注净利润的变化。在如今的经济形势及公司战略升级的影响下,虽然存在压力,但我们有把握年底实现业绩的增长,公司目前的在手订单即是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四、公司与投资者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