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苏大维格 (300331) 2019-09-06
一、董事长陈林森作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从事微纳结构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关键制造设备的研制和相关技术研发服务,以及反光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是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微纳光学技术平台,进行的纳米级和微米级的超细微加工极端制造。
公司致力于建立模块化、知识密集、可升级、可快速配置的微纳制造平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制造高端微纳装备光刻机,自制微纳结构模具,采用纳米压印方式在经过特殊处理的PETPC薄膜等基材表面形成微纳结构,量级、形貌不同的微纳结构可使材料能够产生各类特殊的效果,如光变色图案、增亮扩散特性、透明导电特性、全息图像等,并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将其分别应用于公共安全防伪法律证卡、新型显示及照明、中大尺寸触控、光学印材等诸多领域。
公司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创业阶段(2001年-2012年),这一阶段,公司实现了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第二阶段是创新能力建设阶段(2012年-2018年),在此阶段公司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尖端微纳制造技术与产品,包括光刻设备、高性能柔性透明导电膜、超薄导光板、裸眼3D、纳米波导光场镜片等;目前公司处于第三阶段即产业扩展阶段(2018年起),现阶段公司重点推进高性能柔性透明触控器件及微纳光学板材产业化项目,进一步研发纳米波导光场镜片等技术,将逐步扩大公司产业规模,增强盈利能力。
二、各子公司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对各业务板块现状作了简要介绍
1、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主要从事高性能柔性透明导电膜的研发生产与制造,维业达研发的透明导电膜采用嵌入式微金属网格技术,以塑料薄膜为基材,可实现电路一次成型,具备轻薄、灵敏度高、良好的可折绕性、稳定且精准的触控性能等优势,且生产过程无排放、绿色环保。可应用于中大尺寸屏幕触控,在医疗、工控、金融、教育、商用显示、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公司全资子公司维旺科技从事超薄导光板、背光模组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超薄导光板采用热压工艺,生产过程不需要油墨、打样速度快、光学品位好、生产良率高。经过多年的发展,维旺科技导光产品已进入微软、京东方、群创光电等龙头企业供应链,培育了广泛且优质的客户群体。
3、公司高端智能装备——光刻机主要用于微纳光学材料、柔性电子、MEMS以及特定领域半导体包括射频器件、滤波器件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主要客户群体为高校及科研院所。
4、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微纳制造平台,成功研发用于增强现实(AR)的“纳米波导光场镜片”,并攻克纳米波导光场镜片批量化生产关键技术,公司研发的纳米波导光场镜片具有厚度薄、透光效率高、轻量化的优点,相比于自由曲面、棱镜耦合等AR显示方式,纳米全息波导镜片还具有可工业化生产和特性一致性高的优势。
三、问答环节
问:微软surface hub系列智能会议平板产品是否应用公司触控技术,公司柔性透明导电膜在性能及成本方面是否具备优势?
答:目前,微软surface hub智能会议平板包含55寸、84寸两种尺寸规格,目前运用了日本厂商的电容触控技术,部分厂商采用铜蚀刻方法,在镀铜基膜表面经蚀刻形成导电金属网格;部分厂商使用溴化银材料。该技术生产流程较为复杂,且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生产成本较高。相比较而言,公司柔性透明导电膜采用嵌入式微金属网格技术,可实现一次成型,生产过程无排放、绿色环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触控性能优越,且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性能及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问:电容触控方案与目前中大尺寸触控市场主要运用的红外触控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触控技术有ITO触控技术、红外触控技术和非ITO电容触控技术等,ITO触控技术受限于自身的技术局限性,主要应用于小尺寸触控;红外触控技术通过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用户在触摸屏幕时,触摸物体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继而控制器通过计算即可判断出触摸点的位置,红外触控受使用环境的影响较大,长期使用会出现触控失准、失灵等问题,使用寿命相对有限,且采用红外触控的机器较为厚重,无法满足电子产品纤薄、一体化趋势。公司触控技术属于非ITO电容触控技术,相较于红外触控解决方案,非ITO电容触控技术精度更高、反应更为灵敏、不易受使用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具备柔性,可完美切合屏幕,实现触控设备美观、一体化的需求。
问:请介绍触控技术在智能电视等大屏终端应用的必要性及前景。
答:近年来,传统电视行业表现低迷,销量下降明显。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终端的应用趋于多样化,需要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行业的定位也逐渐发生改变。业内普遍认为,人机交互作为目前最简洁的交互方案,将是传统电视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中大尺寸电容触控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容触控导电膜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可在不显著增加消费端价格的基础上,对电视行业形成明显增益效果。未来,家庭终端的功能不仅仅是看电视,而是集电视、办公、网络教育、视频会议于一体。因此,电容触控技术具备在智能电视等大屏触控产品广泛应用的基础与必要。
问:请问中大尺寸电容触控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具备哪些优势。
答:相较于红外触控,中大尺寸电容触控技术工艺水准、技术门槛较高。公司深耕中大尺寸柔性触控多年,拥有完备的专利布局,从光刻设备到制造工艺再到生产材料,皆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借助公司微纳制造平台及研发能力,公司导电膜技术自主及成本优势明显。
问:公司为什么选择在现阶段投产中大尺寸触控产品?
答:现阶段,5G蓄势待发,大尺寸与柔性触控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传统ITO触控技术与红外触控技术难以满足市场发展要求,终端行业需要更加成熟、成本相对可控的中大尺寸电容触控解决方案,以刺激消费端需求。2017年,我国国内投资或建设的面板产线多达13条,未来几年,中大尺寸面板产量将出现大规模增长,在中大尺寸终端向人机交互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中大尺寸触控模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具有较为迫切的市场需求。
问:公司触控产品在长期使用中是否会受设备发热、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答:公司高性能柔性透明导电膜经过严格的使用环境及寿命测试,满足消费端使用需求,可在-40℃-85℃环境中正常工作,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