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亚太科技 (002540) 2019-09-10
一、请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信息
答:公司于2001年设立、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1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为127,052.95万元。公司现有全资子公司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海特铝业有限公司、江苏亚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亚太科技(香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亚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和参股江苏华特亚太轻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高性能铝挤压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工业领域特别是汽车领域零部件材料的重要供应商。公司主营产品是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主要应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底盘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系统、车身系统等领域,除汽车领域外还应用于航空航天、军民融合、轨道交通、海水淡化、海上石油平台、商用空调、通讯设备、家电行业等其他工业领域。 公司产品具体包括微通道管、空调管、水箱管、复合管、盘管、型材、棒材等,产品涵盖1系列至7系列牌号、铝管壁厚最小可达0.12mm、型材最大外接圆尺寸可达800mm的多种规格。公司产品具有“多品种、多牌号、多规格”的特点,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运用自己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为客户量身定做特殊规格和性能的铝挤压材产品。公司已通过法雷奥、德国博世、德国大陆集团、美国德尔福、德国贝洱、上海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认证。除国内市场外,公司开拓的国际市场已涉及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等区域。
二、公司2019年半年度业绩情况如何?
答:2019年上半年度,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的环境下,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球汽车市场整体出现不同幅度下滑态势,行业竞争加剧,其中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7%和12.4%;但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61.4万辆和6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5%和49.6%。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502.1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90.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85%;公司出口销售收入实现18,975.95万元,同比增长18.55%;公司型材、管材和棒材合计产量为6.81万吨,同比下降6.24%,销量为6.72万吨,同比下降9.01%。报告期,面临全球及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公司以未来发展战略为核心导向,注重业务布局优化、产品技术创新,加大力度推进市场营销、降本增效等管理改善工作,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继续巩固和提升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市场优势地位,重点推进公司产品在其他新兴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和产品交付工作,并持续积极探索发展机遇。
三、公司生产毛利目前大概有多少?
答:公司2019年半年度铝制品的平均毛利率为20.24%。其中:管材类27.51%、型材类17.85%、棒材类18.89%,基本保持稳定。
四、汽车行业有哪些壁垒?
答: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包括政策壁垒、客户认证壁垒、技术工艺壁垒、管理壁垒、资金壁垒等。整车厂为了保证整车质量实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资格认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汽车铝挤压材供应商同样需进行资格认证。而资格认证通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现场审核和产品认可等内容,其中,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即指按照汽车行业通行的IATF16949体系(原ISO/TS 16949体系)审核;产品认可有时还包括跑车试验,认证周期较长。通过资格认证的汽车铝挤压材供应商将与汽车零部件厂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客户认证壁垒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五、公司在科技与研发上的优势如何?
答:公司专注于工业铝挤压材研发与制造,多年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路线,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及多家子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有能力运用自身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各类高规格产品、非标准化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生产服务,在“以销定产”的行业经营模式中,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保证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市场容量。公司在工艺、产品、管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开发创新,报告期,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7,588.97万元,同比增长13.77%,占营业收入5.0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人员403人、专利331项。正是由于公司拥有的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以及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使得公司产品具有“多品种、多牌号、多规格”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
六、公司的生产模式和销售定价原则是什么?
答:公司长期来保持按客户订单来组织生产的模式和执行“铝锭价格+加工费” 的产品销售定价原则。其中,铝锭价格一般参照结算月上海长江有色金属现货交易所A00铝锭现货交易高价与低价的月度平均价确定。
七、公司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进展如何?
答:公司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投入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电池系统、热交换系统)、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6.5万吨项目基建工作按计划积极推进中,部分生产车间的框架主体已基本完成;4万吨项目厂房基建工作及设备基础施工基本完成,设备采购、安装工作积极进行中。随着该等项目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有利于公司资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为公司在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民融合等高性能工业铝挤压材应用领域的市场增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