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天齐锂业 (002466) 2019-09-18
一、 投资者参观天齐锂业射洪基地并与公司管理人员现场交流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福怀带领投资者参观天齐锂业射洪生产基地的研发实验室、中控室、原料仓库、生产线、包装线、环保监控设备,向投资者介绍天齐锂业工艺技术积累和安全、环保的生产理念及实践成效。随后在公司展厅,向投资者介绍了天齐锂业从 1992 年筹建至今的发展历史以及主要锂化工产品的主要用途及产品特性。
天齐锂业射洪基地是天齐锂业的发源地,前身为兴建于 1992年、竣工于 1995 年的射洪锂盐厂。2004 年,天齐锂业创始人、董事长蒋卫平通过天齐集团收购当时碳酸锂设计产能仅 2000 吨/年的射洪锂盐厂。完成收购后,天齐持续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大技改投入与产能扩充。目前,射洪基地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和金属锂总产能比建厂初期增加 10 倍,预计全年超过2.4 万吨。
二、 投资者在成都总部与公司高管现场交流
1. 问:泰利森锂精矿产品的定价是如何确定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如何体现?
答:近年来,泰利森生产的锂精矿仅销售给天齐和雅保。公司从泰利森采购的化学级锂精矿自用于加工成锂化工产品;按照《采购协议》(Off-take Agreement)约定定价,定价策略主要参考全球碳酸锂价格及第三方销售价格(如有)。公司从泰利森采购的技术级锂精矿用于对外销售;依据《分销协议》(DistributionAgreement)条款,定价参考现行市场价格、相关产品品级及规格、年内待产生成本等因素,每年进行更新。泰利森销售给天齐锂业的化学级锂精矿不会体现为合并财务报告中的锂精矿销量;泰利森销售给天齐的技术级锂精矿,主要销售给中国的陶瓷、玻璃等传统行业作为添加剂使用,该部分计入公司的锂精矿收入,会体现为合并财务报告中锂精矿的销量;泰利森销售给雅保的锂精矿会计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也会体现为合并财务报告中锂精矿的销量。
2. 问:中报显示公司氢氧化锂一期项目超支约 40%,超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建设年产 2.4 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是公司首次在中国境外建设的连续全自动化锂盐加工生产线,导致项目投资总额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预算金额的主要原因包括并不限于:(1)随着全球高端主流客户对公司氢氧化锂生产线的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持续提升,公司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对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过程控制能力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了资本性投入;(2)2017-2019 年澳洲当地逐步掀起锂矿开采和加工建设热潮,导致建筑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总的说来,项目整体经济性并未受到影响。
3. 问: 奎纳纳二期进展如何?
答:公司现阶段的主要资本金支出将集中投放在已建成项目上,包括奎纳纳一期氢氧化锂项目和泰利森二期化学级锂精矿扩产项目的生产试车和产能爬坡,确保项目尽快顺利投产。公司预计在 2020 年开始新项目产能逐步释放的情形下,新增产能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贡献,带来盈利增长。奎纳纳二期氢氧化锂项目已经完成总投资近 70%,主体工程也基本完成,鉴于与一期项目具有极强关联度,公司将在有效验证一期项目成熟运营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公司资金流动性以及项目经济可行性等情况综合评判和调整奎纳纳二期氢氧化锂项目及泰利森三期化学级锂精矿扩产项目未来的资本金投放计划。
4. 问:公司打算如何应对由于收购 SQM 带来的债务压力?
答:公司看好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夯实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提升公司的产业竞争力、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并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希望进一步加强在全球的锂矿和盐湖资源的战略性布局。但全球范围内优质锂矿和盐湖资源稀缺,交易机会有限。通过购买SQM23.77%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实现战略性布局世界最优质的盐湖锂资源,有利于公司完善资源布局、进一步提升长期竞争实力,并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由于购买 SQM 股权采用的是现金交易的方式,公司在贷款后资产负债率升高。降低负债率是公司 2019 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降杠杆:一、选用合适的股权融资工具。公司经过模拟测算,并经多方论证,认为配股是目前最合适的股权融资工具,公司的配股申请已于 2019 年 8 月 30 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假设按照 2018 年底的财务指标和本次配股方案的募集资金的上限 70 亿测算,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有望下降至 57%左右,因为有很多假设条件,提请大家结合假设条件进行参考。未来 12 个月,公司将在保证公司财务安全和保持正常的财务杠杆率的情况下,力争将负债降至合理水平。公司的融资计划会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在不损害全体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二、公司本身生产和运营正常,回款较好,主营业务对现金流的贡献也很稳定,依靠公司自身业务的增长,包括扩产项目提高产量,以增加营业收入,提升公司的长期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
5. 问:未来公司是否有计划控股 SQM?
答:公司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消化对 SQM 的投资,以及扎实推进现有的各项目,以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增长。
6. 问:公司对未来氢能源技术的发展如何看待,是否会与锂电技术行程竞争?
答: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以锂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国际领导者,策略是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氢能源技术的发展对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将刺激锂电行业加速技术水平的提高。比如,如果使用动力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能够进一步改善,将极大提升锂电池的市场竞争力。电动车的组成系统相对简单,由电机、电池等构成;而氢燃料车的系统比较复杂,需要燃料堆、控制系统、水处理等环节,其中燃料堆对于所使用的材料要求特别高,材料价格也很高,导致其成本很高。氢燃料车现在的用途比较特殊,加上出于成本和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它的商用化普及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和发展。而电动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用化发展已比较成熟,加上储能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锂电材料的发展前景很值得期待。
7. 问:注意到公司 2018 年以来研发费用增长较多,公司目前有哪些方向的技术储备?
答:2018 年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是在锂电池回收这一块,以及基于客户的反馈对工艺技术和产品进行优化研发;目前公司研发投入及研发重点主要有以下方向:加强先进提锂及新产品制备技术、稳步推进超薄金属锂带及固态锂电复合负极材料项目;电池回收与资源回收;研发实验室建设;生产技术支持及知识产权项目。同时公司也在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的锂资源及新能源原材料、新能源及先进材料产业中的创新技术、下一代电池技术等动态。
8. 问:固态锂电池的进展如何呢?
答:从技术趋势来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未来会以金属锂为主流方向,因此固态电池正负极、电解质材料均要使用锂,理论上对锂的需求总体上是增加的。公司主要是参股了 SolidEnergy、北京卫蓝等公司进行固态电池及其技术布局,目前还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但是未来值得期待。公司投资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跟踪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商业化,并成为关键材料的增值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