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安集科技 (688019) 2019-09-04
一、公司概况:
公司主营产品为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抛光液的垄断,使我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公司共有将近200名员工,生产以上海工厂为主,宁波工厂目前在建,同时台湾地区设有技术支持和客服中心。目前,公司产品抛光液已在130-28nm技术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圆产线;14nm技术节点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10-7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内部研发中。
二、Q&A
1、目前公司产品中主要是用在哪个制程里?
目前公司的主流产品是用在12英寸晶圆线。
2、公司的生产模式和传统化工相比有哪些区别?
从生产角度来说,公司主要提供化学类配方类产品。虽然装置釜和传统化工类似,但区别很大:(1)专线专用,主要受化学品质控制,防止交叉污染;(2)在小试和中试阶段就要评估量产能力,论证周期为1-2年;(3)初期就要判断以什么样的容量去投资和建设,与客户是边磨合边论证的模式。
3、建一条新的生产线,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周期?
主要过程分为环境搭建、建线。假设是以租赁厂房的模式,那么建设周期通常在1年以内,客户生产线验证还需要几个月,全算下来一年半左右可以完成。
4、抛光液产品最大的难点在于什么?
抛光液本身介质复杂性很大,控制点甚至已经到了埃级或原子级。技术难度、研发专注度、以及与客户关系的长期维护都是难点。公司经过15年的努力,现在也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公司技术团队都是海外背景,大家都是带着情怀和理念做事,加上企业的规范运作,严谨的科研体系,以及时间的积累,才逐步获得了下游客户的认可。目前不止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也是公司的客户。
另外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说,根据客户的技术节点,每一代产品公司都没有落下,这也是研发持续高投入带来的结果,同时中高层很稳定,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相信上市后会是崭新的起点。
5、公司在新产品方面的迭代速度和周期是多少?
和Fab厂同步,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国际上基本是2-3年。
未来,公司将保持高研发投入的大方向不会变。
6、抛光液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目前Cabot大约能占到30%,而公司仅占2%左右,可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7、公司所谓的论证模式是怎样的?
公司所说的论证包括内部论证和交叉论证。其中内部论证是公司根据自己的测试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通过统计学给出的数据;而交叉论证则是通过公司交样给客户,客户进行测试,再返还给公司进行改进等一系列互动式持续性论证。
就论证平台来说,公司搭建了一个CMP工艺小型的生产环境和检测体系,现有2个抛光机台和一系列检测设备,耗材包括有图形的硅片和抛光垫,均与客户端保持一致。
8、库存在公司和客户端是如何分配的?
库存在客户和公司两边都会有,产品保质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另外通过库存周转较难估算转化出来的收入,因为有些产品转得快,有些产品转得慢,同时新产品占比也会影响比较大。
9、公司的定价模式是怎样的?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销售定价机制和报价流程,综合考虑产品成本、工艺要求、研发成本、市场竞争情况及合理利润等因素与客户友好协商确定销售价格。
10、公司采购原料的来源主要是哪里?
目前国内能做湿化学品或助剂的厂家有可选择空间,公司部分原料是从国内采购,其中湿化学品对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国内还没有该领域用的高端成熟的磨料供应商,公司主要从日本采购。
11、大基金对公司的支持力度大吗?
大基金对公司的形象、品牌都有正面影响,当然市场更多的还是要看公司技术、产品质量等。
12、上半年公司获得的补贴比较多,是否具有持续性?
上半年公司获得的补贴为已验收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政府补助,并不具有持续性。
13、光刻胶去除剂毛利率较低,未来对这块业务是怎样的想法?
光刻胶去除剂在LED/OLED领域应用的产品虽然毛利率较低,但为公司目前技术的衍生产品,总体研发投入不大,现有产品几个月就能渗透到市场了。公司会持续发展这块业务,争取实现稳健的增长。
14、收入未来几年大概是怎样的预期?
未来几年还是会以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作为主要业务来发展,继续深化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客户的合作,维持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