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海康威视 (002415) 2019-11-01
Q:非常高兴得知美国制裁对供应链影响不大,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哪类客户或哪个特定区域的客户会有影响?比如,是否北美客户采购会犹豫;是否中国客户没有影响?美国的销售会下降到什么程度,或者说什么时候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会慢慢消退?
A:客户这个层面,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纳入实体清单这件事情,对于全球的客户来说,也都没有经验。我们自己是学习走在前面的中兴和华为,供应链方面相对能参照、学习的多一些;解决客户的困惑方面,不同的行业、客户的差异非常大。通讯行业的客户比较集中;而安防的客户特别的分散,我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向客户解释实体清单是怎么一回事,影不影响客户跟我们之间的合作。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沟通,通过沟通也打消了很多客户的疑虑,因为他们对实体清单不了解,他们以为的制裁,是不是连合作都不行了?但实际不是。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损失掉一些客户和项目。几年前有个媒体的报道,让我们错失了一个国外比较大的机场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当时正好在关键的沟通环节;曾经的“安全门”事件,让我们失掉了一个全球连锁超市的订单。而现在实体清单的影响更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沟通的阶段(可能事后看,其实没什么),客户可能会先做其他的采购,把我们留在后面。我们会错失一些商业机会,但目前还不好评估这方面的影响有多大。
目前我们全球销售都在努力消减负面影响。目前我们将真实的状态跟投资者做交流,但很难给出量化的指标。长期来看影响不大,因为海康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削减,海康对客户的服务态度、产品的性价比、核心的研发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家都能够理解我们。
关于美国市场,确实给不出预期。希望中美贸易谈判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两国之间有一个比较好的贸易协定,相对来说落在中国企业身上的压力会减少一些,否则在经济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有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
Q:现在看来我们对于 Q4 包括明年实体清单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有没有一个量化的衡量?包括我们在给出全年的业绩指引区间的时候,对于实体清单这个影响公司是怎么样考量的?
A:由于全球化分工,按照美国出口管制的规则,大部分美国身份的供应商所供应的物料不完全是百分百美国原产。所以在计量美国原产这个概念上面有一个很大的讨论和判断空间,给这些厂商一定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情况梳理清楚,恢复供货是符合管制要求的。
关于业绩预期,我们现在只给出了全年的净利润的区间,这个做法也符合海康一贯的关于业绩指引的惯例。收入预期方面公司暂时没有给预期,原因也比较简单,毕竟美国实体清单的限制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很难短时间把这件事完全消化,我们需要时间来跟供应商以及客户做持续的交流。一方面,持续供应可以给客户信心,信任海康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客户的心理层面,公司被美国加入实体清单,会有一些客户采取观望的态度,想看一下中国企业被制裁了会怎么样,等看清了之后再继续做生意。如果真的出现客户要替换掉我们产品的情况也需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制裁对市场的影响我们还在观察的阶段,目前还很难下定论进行量化。
影响在四季度会比较直接,如果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海康能平稳的度过,我相信海康会上到一个新的高度,谢谢。
Q:能否请具体阐述一下四季度包括明年 PBG 回暖的具体动力在哪里?还有就是关于股权激励之前黄总有提到指标可能会延迟或者下调,不知道目前管理层对这个有没有更明确的结论可以分享?
A: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受整个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各方面的需求都比较压抑,相信大家在各个行业的体会都会比较一致。总体来说产业有一些周期性的波动都是比较正常的,下滑之后都还会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海康过去一年在物信融合、城市公共服务的领域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我们以 AI CLOUD 为核心的技术框架,为城市搭建统一的智能化感知网络。通过我们的努力,过去一些概念规划可以落到实地,我们的产品、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方面的准备也都成熟起来。所以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企稳,政府需求重启,另一方面是海康威视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两者结合起来对我们 PBG 业务需求拉动是有帮助的。
关于激励目标的问题,我上次在专题电话会中有提到,目前暂时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可以交流。这方面有很多规则需要遵循,我们是国有控股企业,我们要跟国有大股东、国资委进行沟通,未来成熟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进行讨论审批,所以现在暂时很难得出一个结论。关于激励目标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业绩能不能达成,激励兑现的业绩指标会不会往下调整,这个可能性现在是不排除的。
Q:公司现在对于智能化以及创新业务这一块有一个怎样的发展预期,同时我看到公司披露了参股设立基金的公告,去布局上下游的一些产业,方便在这些方面做些指导吗?
A:关于智能化,2015 年底开始,海康率先推出结构化服务器产品,我们在云边融合、AI Cloud 有比较多的产品和技术储备,这些产品跟当前的智能化大趋势是非常吻合的。最近这一年,我们继续提出物信融合,我们已经把整个智能化物联网框架都梳理的比较清楚,关于对产品技术的要求、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业务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得很明白,在 2018 年年度报告中也做了详细充分的阐述。
关于创新业务,创新业务并不完全等同于智能化,海康以自身的技术储备为基础,投向了安防领域之外的产业,例如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以及智能家居领域。我们预期这些领域未来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他们在底层技术上有共通之处,可以发挥出海康的技术储备以及行业优势。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创新业务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可以说海康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节奏和信心。
最后,关于产业基金,对于这个产业基金我们自己也非常期待,跟国有股东和各个方面都谈了很多次,现在能够落地,对海康未来布局上下游的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