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佳讯飞鸿 (300213) 2019-11-06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强化硬科技孵化,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凭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赢得行业客户的青睐,目前产品已覆盖铁路、地铁、海关、国防、能源等众多相关领域。近几年,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突破技术边界,打破行业壁垒,汇聚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行业应用,以工业物联网为基础,沿着“大、智、移、云、物”的技术发展路线,将新ICT技术赋能“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促进科技与行业用户深度融合发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等技术在交通、国防、能源、政府等多领域中应用,实现应用智能化、服务价值化和产业生态化。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各项经营计划均有序开展,面对以智能和融合为核心的新一代指挥调度系统,主业持续聚焦,强化集团内的资源协同,在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新ICT技术框架下,不断打开自身边界,通过网络融合、功能融合、应用融合、终端融合等多维度拓展自身的融合性,打造新一代的融合指挥调度平台;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加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19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3,629万元,同比增幅3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13万元,同比增幅27.78%;其中7-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6,913万元,同比增幅78.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91万元,同比增幅59.22%。 同时,公司在手订单数量也一直处于高位,截至2019年9月,公司在手订单7.1亿元左右,保障了公司的稳健发展。
二、问答环节
问题1: 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增长动力是什么呢?
答复: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加大了基于新ICT技术融合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了国防及交通领域收入的快速增长。 在国防领域,公司以全产业链条实现多业务技术点联动,融合智能科技、通信技术与军工科技,为国防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助力智慧国防建设,实现了国防领域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交通领域,公司的物联网、大数据、私有云平台等新产品销售情况良好,比如:公司为浩吉铁路(蒙华铁路)提供了全线的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和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等,为其的安全开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公司在铁路、城际、市域等越来越多交叉的路线不同运输组织模式下的统一调度通信做了有益的探索。2018年,公司实现了私有云平台的正式商用,承担了兰州铁路局营业线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平台一期建设,通过整合传感器技术、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向客户提供了最优化的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并在今年顺利承担了兰州铁路局营业线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平台二期项目建设。
问题2:公司在交通领域的市场前景如何?
答复: 201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全国铁路将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较2018年增加2,117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2019年1-9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5,545.60亿元。《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年均增长率为4.8%;高速铁路营业里程3万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1.6%。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国家交通领域顶层设计文件。《纲要》指出,未来要“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指出,“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铁路投资多年来的稳定增长以及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对铁路通信系统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铁路通信系统信息化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轨道交通方面,2018年以来再次迎来新的投资热潮;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7,7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公司先后参与了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广州等国内重要轨道交通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持续扩大,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助力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
问题3:公司目前在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R)方面进展如何?
答复:移动通信系统是高速铁路的神经中枢,在铁路系统运营维护、故障预警、险情通告、抢险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3年GSM-R试验开始,GSM-R在铁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GSM-R业务承载能力有限,在铁路大站、枢纽地区及并线区域,已出现系统内部同频、邻频严重干扰等问题,网络规划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公网4G5G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GSM-R这种2G制式难以对铁路业务形成良好的产业支撑。面对进一步保障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提高运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以及各种铁路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特别是宽带移动通信业务需求与日俱增,铁路移动通信面临着迫切的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GSM-R系统向LTE-R系统演进已成大势所趋。 公司很早就展开了LTE-R技术体制研究和产品研发,并在2016年非公开发行 股份募集资金总额6.76亿元,主要用于基于LTE的宽带无线指挥调度系统项目及铁路指挥调度通信LTE-R专用移动终端项目。公司聚焦“应用、终端和监测”以及新ICT的通信基础设施,先后在下一代调度通信系统、宽带集群系统、LTE-R终端、模组、接入设备、综合监测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和产品开发,是最早一批与生态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LTE-R解决方案的公司。 目前,公司参与了京沈客专和大秦重载LTE-R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试验,验证各类铁路应用的适应性,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LTE-R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产品。 此外,公司在LTE-R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试验的基础上,还正在参与铁路行业多项LTE-R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将加快公司LTE-R相关产品的行业应用。 公司将参加2019年1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携22项自主研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融合通信智能应用区”、“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区”、“智能运维区”三大展区;以“人工智能+融合通信”应用创新构建铁路智慧指挥调度,以“铁路LTE-R+人工智能”智慧融合预见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前景,以“智能科技+行业数据”深耕垂直行业助力客户实现智能运维。
问题4:公司在5G方面有怎样的布局及技术储备?
答复:公司拥抱5G时代浪潮,沿着“大、智、移、云、物”技术发展路线的指引,将通过智慧运维平台在以地铁、铁路等为代表的的综合轨道交通的重大项目落地,借助新ICT技术的赋能,构建一个智慧高效、融合共存的全产业链条。 公司正在积极探索5G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研究,旨在引领5G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发展。近期,在2019年“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中关村论坛的“5G赋能未来产业”平行论坛上,公司与参股公司飞鸿云际携手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共同研发的《基于5G网络的智慧运维平台》荣获5G创新应用大赛优秀奖;公司携手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移动和中兴通讯举行“第一届北京交通大学5G创新创意大赛”,旨在激发当代大学生在5G领域的创意,并借助完善的产学研用体系实现创意落地,为5G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公司智能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兴通讯、北京移动、中移智行、中国移动设计院、共同主编的“综合轨道交通5G应用技术白皮书”也同时发布。“白皮书”就5G在轨道交通应用需求、适用于轨道交通的5G关键技术、综合轨道交通5G应用等方面做出重要技术引导。
问题5:公司在国防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前景?
答复: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在国防领域的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进入落地实施实质阶段。中央军委颁发的《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军队要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同时提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运用,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构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全面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 在国防领域,国防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国防军工领域的指挥调度系统需求,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国防领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之一,紧跟国家战略的指引,充分发挥在国防领域的在位优势,在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新ICT技术框架下,推进“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应用。例如,公司携二十余类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了2019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暨北京军博会,构建了“智慧指挥控制”和“智慧营区”两大展区。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也实现了国防领域收入的快速增长。未来,随着国防信息化的推进与落实,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快速的业务发展。
问题6:公司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有哪些产品?
答复:近几年,公司持续打破指挥调度的界限,在基于“大、智、移、云、物”的新ICT技术框架下,推进“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应用,公司的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已成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在解决行业客户问题及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同时,为公司开启了全新的市场空间。 2019年,在可信云大会上,公司产品“飞鸿云”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和“浪潮云”共同被列入增强级私有云,表明“飞鸿云”在数据安全、数据管控的能力上达到业界先进标准,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私有云服务,“飞鸿云”已成功应用在兰州铁路局营业线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平台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公司研发了铁路车辆图像智能识别预警系统、道岔缺口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及海关相关大数据系统等,向行业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研发了轨旁设备设施监测系统、现场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升级了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完善了高速列车空口监测系统,打造了基于飞鸿云的高可靠、海量数据连接的物联网平台;通过计算机视觉无损、非接触式检测,完成设备的图像数据采集,并应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让工业互联网更好的服务铁路行业,助力公司持续、高效、稳定发展。
问题7:公司部分董事减持的原因?
答复:公司自上市以来,经营情况稳定,各项业务均按照董事会既定战略稳步推进,实现了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连续稳步增长。公司部分董事减持主要是为了偿还个人股票质押借款,降低个人负债率,防范出现个人流动性风险,从而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经营的各项工作中,更好地为公司股东创造价值。
问题8:国资背景的中海丰润战略入股公司的情况?
答复:中海丰润基于对公司发展战略、经营业绩、管理方式、业务模式、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可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份,目前,中海丰润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通过引进国资背景的股东,将有利于双方持续深化战略合作,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公司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新ICT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助力公司“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促进公司“内生+外延”发展,为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此外,中海丰润承诺不谋求对公司的控制权,持股数量不超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菁先生在公司的持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