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达实智能 (002421) 2019-12-09
一、 公司展厅及达实大厦体验中心参观
二、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达实智能以“万物智联,心心相通”为使命,始终秉承“达则兼善天下,实则恒心如一”的价值观,致力于做值得信赖的智能物联平台营造者,努力成为智慧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基于自主研发的物联网产品,为智慧医疗、智慧建筑及智慧交通等多场景提供智能物联整体解决方案。 依靠设立的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为核心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公司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感知层、大数据集成层与创新应用层三层技术体系。物联网感知层,通过RFID技术、云端人脸识别技术、车牌识别等视频识别技术、体感交互技术、行为识别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构建完善先进的物联网感知层。大数据集成层,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智能管控技术的实时数据库dasRdb、智能建筑云管理平台IBMS等技术,打造支持多数据源共享、交换与协同大数据集成平台。创新应用层,上述统一的物联网感知层与大数据集成层,支撑创新应用层的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交通业务板块的创新应用。公司业务涵盖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构建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以云计算、边缘计算,打造汇聚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为用户创建智慧、互联、共享、生态共建的环境。
1、 智慧医疗
1)智慧医院:公司提供覆盖医院全范围全流程全场景的IOT整体建设方案,对医院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手术室与及其临床信息化、以及医院管理信息化,实现了高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数字孪生的智慧医院。同时提供基于IOT大数据的医院能源和后勤运营管理服务。从而实现医院的物与物、物与人以及人与人进行连接,形成医院经营管理、医院临床服务、患者监护的一体化服务。
2)医疗大数据:提供城市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解决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实现电子病例、居民健康档案、处方、检验、检查、用药等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于人口健康信息开发针对居民和第三方机构的大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
2、 智慧建筑
智慧建筑的发展正在加速由本地部署的物联网向开放的云端延伸,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机整体。公司不仅提供本地部署的IOT解决方案,还创新提供基于私有云IOT解决方案,为集团客户提供建设和运营服务;提供基于公有云的IOT解决方案,为中小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提供基于IOT的建筑能源和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为传统建筑赋能,公司自主研发的Indas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建筑智能化升级和高效运行管理。作为一个相对封闭场景,建筑是人与设备互动频次最密集、获取海量数据的最佳场景。IndasIBMS打通原本相互独立、封闭的多个子系统,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最新技术,集成了空调通风、智能照明、视频监控、门禁、网络监控、能源监控等20多个子系统,同时支持接入仿真模拟、能量表、流量计、空调、PLC、楼控、太阳能等140余项标准协议和厂家自定义协议实现自动的策略优化,完成楼宇运营、能源管理、设备维护及用户服务等,帮助建筑进化成为有感知、会思考的智慧生命体。
3、 智慧交通
公司智慧地铁业务,为地铁轨道交通提供包含地铁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安防、信息发布的IOT解决方案,同时基于IOT提供地铁运营大数据服务。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智能化出行环境。
三、 自由交流
1、问:达实过去的业务看起来比较分散,未来侧重点是哪些?
答:资本市场最初给我们贴的标签是做智慧城市的,细化一下将我们业务分为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交通三大板块,这是基于应用端的视角来看的。从供应端来看,一直以来,公司主要开发几类产品,平台类产品、节能系统产品和终端类产品,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建筑、交通领域,所以我们实际是做物联网平台研发应用的公司,只是将技术更多的应用于这几个细分市场。 未来公司发展两大趋势,一是上移到云端,二是下移到C端。首先解释上移到云端,以前每个大楼会配置一套软件,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维护,成本较高,未来可以将这些软件放到云端,只设置边缘控制器,大楼的员工及物业人员在手机端和PC端即可操作。大用户可以给其提供私有云,将几个楼串起来控制,小用户提供公有云,可协助其统一管理。下移到C端以达实大厦为例,主要解决3件事:安全、节能及便捷。达实物联网平台拥有20多个子系统来解决这3大问题。以前我们这个系统是提供给大厦的工程部使用,只需与工程部对接,是to B的业务,现在随着移动物联的普及推广,所有办公的人、物业管理人员等都可以直接使用,即下移到C端。再比如达实大厦大堂的大屏,以前做完之后直接移交给甲方就算完工了,现在大屏早中晚、各个节假日推送的图片素材都可以提供,不仅提供硬件,还可提供内容,做好后期持续的运营服务。
2、问:公司有硬件设施也有软件设施,现在以哪个为主?
答:我们有两个法人主体,一个是达实智能母公司,一个是达实物联网,达实智能的全资子公司。达实物联网既卖硬件也卖软件,达实智能主要做整套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里面有自身的软硬件,也有采购别家的软硬件进行集成,达实是解决方案型公司。
3、问:达实智能与同行相比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答:达实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物联网平台软件产品是部分终端软件产品,是与人、与车、与能耗相关的,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三块基本都没有。我们曾经的同行或者说竞争对手基本都已不在原来的领域继续坚持,比如赛为、汉鼎、延华等,并不会造成威胁。我们这个行业的业务以前的市场是投资拉动的,现在投资拉动的整体趋势放缓,IOT行业的增长是基于5G和物联网创新拉动,所有的行业会面临数字变革,由创新驱动的市场后续是会放大的,目前还没到爆发时期。达实在这方面储备了足够的技术和方案,在未来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占有比较好的技术优势。
4、问:雄安未来发展如何?
答:雄安是个不一样的市场,2年多来只有1、2个大项目,很多企业没有耐心就已经撤了。达实是首批入驻雄安的48家企业之一,并且在当地建立了展厅,参观雄安展厅的人数与深圳本部差不多规模。雄安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快,和深圳的打法完全不一样,它是做好全面的、详细的整体规划才开始建设,是一种规模化的建设。建雄安的政治环境与深圳和浦东完全不同,深圳是被迫建的,浦东是顺势建的,雄安是精耕细作的,一定会建成一个未来之城。所以我们坚守在那里,即使当前投资是负数,也没有影响我们在那里扎根的信心。
5、问:公司to B的业务很多是政府业务,政府业务坏账比例还挺高的,对公司资金占用是否有影响?
答:我们的业务比较均衡,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基础建筑等几个板块都有投资,国家在经济不行的时候就会在基础建筑领域拉动经济,到一定程度后,民间资金多了,商业建筑板块会崛起,达实用这种板块分布保证均衡性,政府业务会占一定比例,主要是地铁项目。 政府项目带来的坏账损失实际是最少的,可能会有些坏账计提,不会是坏账损失。政府项目账龄相对长,结算周期长,结算款的支付相对晚。以地铁项目为例,项目完工1年,地铁开通3年,可能才拿到结算款,所以会有一定的账龄。政府项目实际不会不付,但是会做坏账计提。付款是按进度进行,可能最后约15%的结算款滞留时间较长,所以不会对资金成本产生什么影响。
6、问:从公司报表来看,3季度经营性现金流1.69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情况,是不是说明应收账款回现速度快了?是否意味着相应的合作机构比较支持结算工作?
答:最近一年来政府一直非常有力的推动支持民营企业的付款,要求央企、国企、政府对民营企业账款及时支付,已经变成政治任务,政府项目今年付款确实会快很多。其次,解决方案的行业有周期性,流出是个周期,流入也是个周期,是跨年度的,假如前年现金流很差,可能是流出周期,那今年可能是流入周期,现金流会转好,周期大概为2-3年。
7、问:中标报合大数据中心EPC项目,这个项目预计何时产生利润?
答:报合是报业大厦和力合合起来做的数据中心,中标金额3.53亿元。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是极快的,首先它的需求非常大,数据中心高能耗,受政府能源评估的限制,数据中心的建设供不应求,所以会拼命加快速度;其次数据中心的建设一家企业可以保证整个周期,不用与其他厂商协调,内部协调建设速度最短,若正常签约预计可在明年交付。
8、问:15年以来公司在资本市场没有公开融资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保证资金?
答:一直以来,公司自有资金银行的额度是足够的。公司主要的融资需求是基于长期项目的,PPP项目以及达实大厦固定资产的长期投资项目,银行有对应的产品,手续简单,利率不高,基本不需要在资本市场融资。其次公司自有资金也比较充裕,可以便捷的解决流动性问题。公司是轻资产型公司、科技公司、细分方面的龙头,且有有价值的资产兜底,适合长期投资。
四、公司与投资者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