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新乳业 (002946) 2019-12-20
一、观看公司宣传片及公司参观
二、业务交流
1、“24小时”这款产品目前的销售范围及发展方向?
我们现有的大部分乳制品加工厂都会生产这款产品,并主要在加工厂所在的核心区域市场销售。“24小时”作为业内首款用时间定义新鲜的鲜奶产品,是一款差异化大、粘性度很高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根据我们对复购率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多次购买的复购率超过50%。“鲜战略”是新乳业的核心战略,而“24小时”产品是“鲜战略”的主要承载体,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这款产品的布局和拓展,并通过区域精耕实现快速增长。
2、“24小时”的毛利率和退损率如何?
鲜奶的毛利率总体比较好,“24小时”相对其他品类会高一些。这是终端管控力的表现,如果管控不好,会造成很大的退损。我们退损很低,基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3、其他企业在四川发力低温鲜奶市场,对公司的冲击大吗?
首先大家看好鲜奶市场,一起来做大这个市场,这是好事,消费者对鲜奶的接受度增加,市场扩大,对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参与的企业都有利。其次低温产品的竞争也是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特点、营养价值等都存在差异化。另外我们在四川等基地市场有很好的基础,我们多数品牌都是有较长的历史积淀的,有一批消费者从小到大饮用我们的产品,已经从认知到认可,到建立忠诚度和情感连接,具有较强的粘性。此外,低温鲜奶对渠道、供应链、终端的管理和管控能力要求也会更高,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4、请介绍“黄金24小时”和普通“24小时”的区别。
“黄金24小时”是我们经过两年的研发,在“24小时”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高端升级产品。“24小时”采用75℃的杀菌工艺,较普通巴氏奶保留了更多活性营养物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研发出采用72℃/15秒的杀菌工艺生产“黄金24小时”产品,成为国内率先采用这一工艺的企业,活性物质保留量接近60%,保持了中国鲜奶最高活性物质。这一工艺对原奶也有严苛的标准,只有好的原奶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5、对收购的企业,如何实现有效整合?
并购整合是新乳业独特的发展模式,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整合管理方法论。并购之后的整合,首先是文化。并购过来的企业文化各有差异,人员也有差异,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都不一样,导致人员在文化的理解上差异较大,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文化的融合。把核心文化理念输出到并购企业,与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形成“合金文化”。文化融合最重要的是解决人心的问题,有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目标,就可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其次在品牌上,我们会保留并购企业的品牌,采用“母品牌+区域品牌”这样的联合品牌策略。品牌共存,会让大家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区域品牌也在当地市场具有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我们会有一些机制保障投后的整合发展,比如管理层或创始人保留一部分股权,大家一同把公司做大。在战略上,公司会把“鲜战略”导入进去,在战略上统一。管理上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赋能和协同,包括全方位的管理赋能,供应链、生产、市场、销售、研发、红线管理等,将所有的标准、制度、流程导入并购企业。协同方面,在采购上,如统一物料采购标准和供应商等;在营销、奶源方面也会做协同;生产上的协同,如不同工厂之间互相代工,通过调剂优化产能,建立联合工厂管理体系等提升生产效率。在团队上,我们会在评估团队符合我们人力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团队,我们相信只要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完善的管理体系、好的激励机制,团队的潜能是可以激发出来的,所以通常只会派一名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到新并购企业,重点通过文化导入、管理赋能和团队培训提升团队能力。在机制方面,新希望乳业作为新希望集团的一个板块,有民营企业开放、灵活的基因,在薪酬体系、股权激励等方面都可以采取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灵活的方式进行设计。同时在资源上也会进行嫁接和导入,包括集团层面很多资源可以得到共享和协同。
6、区域市场的经营策略,是由总部统一制定还是各区域自行制定?
公司每年都会有经营规划会议,各区域和线路负责人都会参加。如何做、做到多大规模、总部会采取什么策略、如何阶段性检验和考核,总部都会定下目标和方向。总部负责整体规划,包括全局性的营销活动、供应链效率的提升等。在总部的统一规划下,各区域、各条线路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制定本区域的经营策略,尤其是市场和销售,总部会有评估和指导。
7、公司资产负债率不低,后续如有收购如何考虑融资?
各种融资方式都会考虑,目前我们以银行融资为主,上市后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方式,未来也会考虑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如发股、发债等。我们会结合自身的融资能力、现金流状况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8、公司的原奶自给率是多少?如何看明年奶源价格对公司的影响?
今年我们自有牧场奶源占比超过20%。投资现代牧业后,预计2020年自有奶源(含现代牧业的供应)占比约40-50%。公司预计市场原奶价格明年小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我们来讲应该影响有限,因为我们已经锁定了绝大部分的奶源需求;同时将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加强内部管理消化奶价上涨对业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