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虹软科技 (688088) 2019-11-29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算法供应商,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华为、OPPO、维沃(vivo)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基于多年的研究开发,公司拥有丰富的智能手机计算摄影、模式识别及3D算法产品线,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产品,包括双摄(多)摄像头拍摄、深度摄像头拍摄、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无级变焦、3D表情、AR/VR、人脸解锁、超像素无损变焦等前沿功能。
公司建立了全球区域性的商业与研发基地,总部及主要研发中心位于浙江杭州。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发是全栈式的,囊括了绝大部分与计算机视觉有关的技术。可以说,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研发型、创新型企业。公司希望通过未来更多的研发,继续把公司做强做大。
总体来说,公司经营业绩较为扎实。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1,288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172万元。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达90%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约35%,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为零。
1、智能手机市场
手机行业是一个全球化、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也是出货量最大的智能设备视觉系统。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算法供应商之一,算法产品覆盖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在高中低端产品中均有大量出货记录。基于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公司有稳固的市场地位和先发优势。
2、智能汽车市场
公司的计算机视觉技术除了可以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外,还可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IoT领域。随着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一辆车的车内外摄像头可能将达到10个以上,对智能驾驶视觉相关的硬件和算法软件需求量将会非常巨大。我们认为,汽车行业经济总量比手机行业还要大,是我们理解的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本公司除了手机业务之外的一个发展中的“主战场”。
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就已完成了DMS解决方案,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DMS及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疲劳检测、分心检测、各种危险动作的检测、驾驶员状态检测、乘客身体属性、姿态以及行为分析等技术方案。在智能汽车领域,我们计划以算法为主,逐步提供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公司的发展愿景是,“只要有摄像头就应该有视觉人工智能,只要有视觉人工智能就应该有虹软”。在计算机视觉研发上,公司坚持全面、深入,争取各单项世界领先。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商业应用上,我们要非常慎重,寻找大行业、可拓展的行业,探寻“主战场”。
第二部分、参观公司展厅
第三部分、提问与回答环节
Q1: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A:主要盈利模式为收取软件授权费用,具体来说,是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公司是市场中少有可以按计件模式对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用的企业,也就是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具有较强的技术变现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公司的技术能力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Q2:公司手机业务的收费模式是怎样的?
A:在收费模式上,按照业务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公司的主要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①固定费用模式:是指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固定金额的软件授权费用。特定客户在软件授权期限内,针对某款、某系列的特定设备内,可以合法地把含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特定软件无限量装载在合约限定的智能设备上。②计件模式:是指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依据合同约定的虹软科技算法软件和单价,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
Q3: 行业预计明年5G手机会放量,将会给公司带来哪些业务机会?
A:5G手机的调制解调器成本很高,带动手机整机成本极大提升,相应地,相机规格以及相机方面的投入也会更高。我们预测,到2020年,一些旗舰机型的相机模组的硬件成本有可能会达到150美元级别。公司的软件算法在其中会有更大的业务机会。其逻辑在于,手机厂商已投入1,000多元人民币的硬件成本在相机上,相应也会提升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支撑硬件并使其发挥最佳性能,这对于公司在内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当然5G也会带来视频应用的拓展,相应的对于相机视频的算法需求也会大量提升。
Q4:三星收购以色列摄像头技术公司CorePhotonics Ltd.,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A:对公司没有影响。据我们所知,这家以色列公司工程师的背景大部分为硬件领域。我们认为,三星收购这家以色列公司更多是基于硬件知识产权方面的考量。
Q5:智能汽车搭载摄像头的数量会有多少?
A:随着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一辆车的车内外摄像头可能将达到10个以上。
Q6: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目前收入有多少?
A:根据此前披露过的信息,公司在智能汽车等IOT领域已产生一定收入。但在当前,公司下游客户仍集中于智能手机市场,2019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收入约为27,351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9.05%。
Q7: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是前装还是后装?
A:都有过接触。
Q8:公司如何理解智能汽车前装、后装市场?
A:我们认为,前装市场是汽车领域市场的核心,未来2-3年前装都将是“主战场”。公司做前装、后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首先是技术;第二是服务,要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仅凭算法价值很有限,需要有打通上下游的能力;第三要有自己的生态,公司与主流芯片、镜头厂商均建立了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
Q9:公司如何看待安防行业?
A:安防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也是对于计算机视觉、摄像头来说很有价值的行业,但在商业模式上属于To G的模式,与我们目前的商务模式有一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培育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如海康、大华等,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虹软目前还没有进入这一业务领域的计划,但会时刻保持关注。
Q10:公司新招聘员工主要是为哪些业务领域招聘的?公司员工稳定性如何?
A:招聘的员工主要在三大方向,一是视觉增强技术,二是智能汽车,三是手机屏下的光学指纹识别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在公司工作超过10年的员工有150人以上,总体来说,公司员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Q11:虹软科技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未来向智能汽车、IOT领域发展,公司在商业上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A:公司不单纯销售算法,我们销售的载体是算法,但同时也提供服务。公司内部有一个专业团队,会根据客户的诉求,把核心组件最好地呈现到客户的产品中去。所以我们保持核心算法的竞争力,脚踏实地,把虹软技术拓展到有成长空间、新的行业市场。
Q12:公司美国子公司涉及诉讼是否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A:目前,美国诉讼事项对公司经营没有影响。一家公司在重组或者私有化的过程中碰到这样的问题比较常见。我们也聘请了专业的律师来处理我们的案件,经咨询专业律师后,我们认为对方于法无据,于事实无据。
Q13:公司是否会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A:目前,公司核心员工基本都已通过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除了上市前的员工持股,公司会通过绩效考核、提供晋升机会等多种激励方式吸引员工,股权激励只是诸多激励方式中的一种。未来如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将会根据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及时披露。
Q14:公司是否有并购计划?
A:假如未来涉及到并购,公司会围绕发展战略,谨慎选择并购标的。对于公司来说,比起并购业务和收入,公司更看重的是能为公司带来技术潜力以及未来成长的标的。
Q15:未来,公司手机业务的成长点在哪里?
A:在过去5年,手机行业蓬勃发展,相机已经成为手机特别重要的卖点。公司目前看到手机行业中的一些机会,认为未来手机业务成长动力可以基于三个维度:第一,多摄像头的普及。大多数手机厂商开始尝试通过增加摄像头的数量来提升手机的拍摄效果。多摄像头技术在夜拍降噪、快速对焦、光学变焦、景深应用等方面均展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和发展前景。多摄像头的普及会给公司带来一定业务机会。第二,3D摄像头(TOF摄像头)的普及。我们认为,市场上TOF摄像头将于2020年首先应用于大部分旗舰机产品,而在2021-2022年,将会是终端机的爆发期,这将给公司的算法业务带来机遇。第三,全面屏的市场需求,带来一系列屏下摄像头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升级。一方面,全面屏技术会产生手机屏下摄像头通光量不足、图像质量不高等问题,带来影像增强等算法方面的需求,进而给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公司希望能够提供针对全面屏手机的光学软硬件解决方案。
Q16:要想获得更好的拍照效果,更多取决于硬件,还是取决于软件?
A:摄像头的性能,不但与硬件设备,如手机平台主芯片、摄像头传感器、相机模组、镜头密切相关,而且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辅助软件等密切相关。其中硬件设备决定了摄像头性能的下限,算法和软件决定了摄像头能力的上限。
Q17:公司通过合约的方式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授权给客户,这种模式在技术保护方面是否会存在风险?
A:公司销售的是授权的算法,交给客户的是二进制文件,并不是源码。
Q18:公司研发费用率在35%左右,未来会有什么变化?会投向哪些业务领域?
A:基本会维持这个水平。增量在智能驾驶、手机全面屏相关技术。
Q19:公司智能手机业务中,单摄业务占比在50%以上,随着双(多)摄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公司单摄业务收入是否会受到挤压?
A:无论是单摄像头手机还是双(多)摄像头手机,均需要使用智能单摄视觉解决方案,智能单摄视觉解决方案的销售情况与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相关,与智能双(多)摄视觉解决方案的销售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Q20: 公司毛利率一直较为稳定,但净利率季度波动较大,原因是什么?
A:净利率的波动与公司的业务特点相关。公司业务的科技属性决定了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就是员工,相应最主要的支出就是人工支出。这种支出是一种刚性成本,然而收入在季度之间会有上下波动,这与我们的业务收费模式密切相关。我们的收费模式分为固定收费模式和计件模式,在固定收费模式下,一个较大金额的合同会对各季度间的数据波动有较大影响。我们公司的财务数据需要从长一点的周期去分析理解会比较合理。
接待过程中,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严格按照公司《媒体采访和投资者调研接待办法》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