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长城证券 (002939) 2019-12-27
一、公司基本经营情况介绍
公司成立以来,秉承“稳健进取、锐意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控理念,稳步推进公司各项业务发展,资产规模逐步提高。1995至2018年,公司合并口径总资产由7.69亿元增长至484.20亿元,净资产由1.59亿元增长为165.24亿元。公司业务结构由最初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为主的简单通道业务逐步全面覆盖券商主要业务领域。截至2019年9月,公司共有正式员工约3000人,网点分布合理、业务延伸广泛,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23个省份共设有13家分公司,112家营业部,分支机构覆盖全国重点区域;除拥有传统证券业务全牌照外,还拥有如场外期权交易商资质、信用衍生品业务二级交易商资格等新业务资格,通过参控股公司开展公募基金、期货、另类投资、私募基金等业务。 经营业绩方面,2019年1至11月,公司母公司口径实现营业收入27.37亿元,同比增长35.03%,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67.51%;截至2019年11月底,长城证券母公司净资产为166.40亿元。 截至12月26日收盘,公司总市值为423.30亿元,市净率为2.54倍。
二、公司发展概况介绍
公司于1995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四个年头,注册资本由成立之初的1.57亿元,先后经历四次增资扩股,至2007年,已增加至20.67亿元。2015年,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经再次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27.93亿元。公司在2015年股灾之后,克服直接融资、再融资政策收紧的不利监管环境,上下齐心,自2015年下半年,历经大约三年时间的上市申报、排队审核,于2018年10月26日顺利上市,发行新股3.1亿股并在深交所挂牌,注册资本由27.93亿元增加至当前的31.03亿元。经过二十四载磨砺,公司经受住了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数次重大调整,扛住了行业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不断完善自我、发展壮大。 在公司发展的历程中,股东及股权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2年,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入主长城证券。在华能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17年里,公司严格按照中央企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把控各项风险,整体经营非常稳健。 当前,中国华能集团通过旗下金融控股平台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46.38%,华能资本为公司控股股东。此外,公司两家5%以上股东为上市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控股的深圳新江南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公司股份12.69%和12.38%。在各主要股东、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公司对标优秀上市公司,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紧抓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自2018年10月以来,公司上市已满一年,公司上市前的发起人股东共23家,其中除控股股东外的22家发起人股东所持有的13.54亿股首发前股份已于2019年10月解禁,目前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共计16.6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62%;控股股东华能资本持有的46.38%股份均为首发前限售股,将于2021年10月解禁。 公司秉持“以专业金融服务实现价值创造”的企业使命,怀揣“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的企业愿景,践行“以人为本、至信至诚、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与资本市场共同成长,与中国经济脉搏同频共振。近期,国家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并将深圳的战略定位升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公司作为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核心城市深圳的证券公司,将牢牢把握区位优势,乘创新性政策红利,抢抓发展机遇,探索业务机会,谋求高质量发展。 前一段时间,证监会易会满主席提出“加快行业文化建设、优化行业发展生态、着力提升证券基金机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也在积极响应,目前正在系统地开展文化建设部署工作,以易会满主席提出的构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为总要求,展现新时代与改革开放前沿风貌,融入长城证券二十四年来稳健发展、合规经营的主要经验和鲜明特色,“以客户为本、以服务为魂”,加快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证券公司文化体系。
三、互动交流
1、公司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给行业带来的变化?
答:公司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主动根据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公司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布局较早,是首批实现“刷脸开户”的券商之一。第二,公司以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积极变革现有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标准化流程、平台,实现标准定价和统一服务。第三,公司已组建并将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不断充实金融科技团队,现已有金融科技人员约60人(含外包人员合计约200人),已自主研发 “长城炼金术”APP,以客户为中心,在服务功能上作了较大改进,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第四,公司积极推动数据治理和数据共享,以打破数据孤岛,积极向数字化转型。
2、公司如何应对行业对外开放加速的新格局?
答:证券行业全面加速开放对券商特别是对资管、投行等业务的冲击较大,中小券商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面对行业加速开放的格局,公司一方面力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机遇,服务于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积极参与应对国际资本循环和全面开放竞争;另一方面将积极发展精品特色业务,进行差异化竞争,打造具备竞争力的业务线和专业领域,在两融业务、机构客户服务、客户资产配置和金融产品销售等方面做出特色。
3、公司管理层如何看待当前证券行业的政策创新,预期未来政策的创新点可能有哪些?
答:证监会已明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12个方面,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伴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提速,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大型券商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行业整合需求将持续攀升。在此基础之上,监管层明确支持打造“航母级券商”,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完善差异化监管举措,支持优质券商创新提质,鼓励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未来,政策层面可能通过发布配套业务新规、修订完善制度、优化分类评级体系、促进行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加快改革步伐,在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程度、监管透明度、资本市场韧性,以及促进资本市场中各角色更加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等方面推进创新。
4、面对当前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的行业趋势,公司作为中型券商将如何突围?
答:当前政策鼓励和支持打造“航母级券商”,通过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行业做优做强,同时也支持中小券商通过特色化发展路径打造“精品券商”,从而在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同时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运作效率,促进脱虚向实。公司正围绕打造“精品券商”这一定位制定新的战略规划,将通过发挥和培育特色业务,寻求差异化发展。以投行业务为例,公司目前在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和智能家居、TMT、通讯、高端制造等产业的股权融资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特色,再加上控股股东在能源行业深厚的产业背景所能给予公司的支持,公司将考虑在上述领域继续发力。再以经纪业务为例,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产品销售为抓手,以财富管理为着力点,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
5、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公司体制机制如何定调?
答: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应运而生,在2002年已进入资本市场,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已在纽交所、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华能集团具备优秀的产业经营实践和资本运营经验。自2002年华能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至今的17年里,华能集团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市场机制和主体作用,深刻诠释和践行了其国际化和市场化理念;公司亦严格按照中央企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把控各项风险,整体经营非常稳健。公司24年来稳健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华能集团始终持有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支持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及法人治理结构。
6、公司如何看待财富管理转型?
答: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资产管理市场容量增加的同时居民理财的渠道仍相对有限。面对财富管理机遇及转型问题,中小券商应明确核心目标,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业务特点设计管理的重点和业务发展模式。面对财富管理转型的迫切压力,着力打造一支有韧性、有创新精神、有专业能力的团队,是公司应对市场快速变化和寻找出路的最重要保障。
接待过程中,公司接待人员与来访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严格按照公司《特定对象来访接待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同时已按深交所要求签署调研《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