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恒逸石化 (000703) 2020-01-13
一、公司基本概况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石油化工综合制造商之一,综合竞争优势多年位居行业前列,主要生产成品油、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聚酯(PET)切片、聚酯瓶片、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和涤纶短纤等产品,公司已打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实现全产业链生产运营。
截至目前,公司参控股石油炼化产能800万吨,PX150万吨,苯50万吨,PTA产能1,350万吨/年,聚酯长丝产能510万吨/年,聚酯短纤产能80万吨/年,聚酯瓶片产能15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能40万吨/年。公司PTA、聚酯纤维的产品市场份额位于全国前列,公司参控股PTA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30.76%,参控股聚酯产能占全国聚酯总产能接近18%,市场规模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主要产品市场行情
(一)PX板块
随着国内民营大炼化PX相继投产运行,截至1月份,国内民营大炼化共计新增800万吨产能,PX的进口依存度大大下降,特别是对日韩PX的依赖大幅下降。2019年全年PX价格走势相对较弱,随着近期原油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的回暖,带动PX价格走出了前期弱势低迷的状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月内上涨68美元/吨,涨幅8.6%。
(二)PTA板块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下游聚酯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PTA原料供应的进一步宽裕及自身供给整体良好,预计优势PTA企业有望保持高开工率、低库存的良好运行格局,产品毛利率有望保持稳定向好。近期PTA市场价格及价差略有回调,但PTA开工率依然保持在95%左右,以及产品产销率维持在100%,且随着中美贸易的缓和,下游聚酯纤维刚需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对PTA需求形成了良好的支撑。
(三)聚酯板块
随着聚酯纤维的规模化和多样差异化发展,聚酯纤维已成为化纤市场主流。在国际供给侧改革政策下,聚酯纤维行业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出现分化,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进入全产业链竞争状态,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近期下游企业囤货以及春节前备货的需求增加,国内聚酯产品的总体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销水平,聚酯终端环节的表现高于预期。
三、公司现有产品竞争力水平
1、文莱项目的竞争优势。文莱项目已正式运营近3个月,该项目具备的优势:①对汇率波动形成天然对冲,避免了原料采购的外债敞口。②物流和能耗优势。30%原油来自文莱本地,只需6小时,剩余原油从东南亚、中东沙特到文莱,与国内相比节约8美金/吨运费。自备蒸汽和电力厂,煤运费6美金,煤价CIF55美金,折算成人民币400块;蒸汽成本单吨大约50元,不到国内采购成本的一半;每吨电价约为0.2元人民币,而国内电价约为每度0.7元。③经营主动性和灵活性。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而全球唯一的成品油输入区就是东盟,公司成品油销售区域对标东南亚,避开了销售短板。④税收优势。文莱没有增值税及消费税,最长24年免企业所得税,相比于国内13%的增值税以及25%的所得税,同时中国与东盟贸易免关税,优势显著。
2、PTA 产品的竞争力水平。①成本优势。宁波工厂 PTA 非PX 生产成本同行业最低,与国内同类的其他装置水平相比,优势明显,同时大连和海南 PTA 工厂非 PX 成本有效降低,在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②市场话语权增强。由于公司 PTA 产能的领先竞争力,具有较大的产能规模优势,对上游 PX 采购的议价能力较强。③产业链一体化更加完善,公司一体化经营优势明显。上中下游产业链均衡发展是公司未来不断发展的趋势,将为公司带来更加显著的规模经营优势。
3、聚酯纤维的竞争力水平。①公司通过新建及并购重组的方式新增聚酯。②公司重点研究产品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和降本节能等,促进公司聚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公司聚酯产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③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化生产、数据化经营和互联网营销,成果显著,提取生产大数据,不断完善设备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工厂大数据和互联网营销模式,实现生产和经营成本的持续降低,精准定位库存和市场,提升终端市场服务效率。
4、CPL产品的竞争力水平。①技术优势。己内酰胺产品是公司与巴陵石化合作的项目,依托巴陵石化的独有领先技术,同时加快己内酰胺新技术的工业化进程,使新工艺下的己内酰胺产品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和生产成本进一步明显下降。②市场话语权增强。公司己内酰胺产品质量处于行业前列,未来旨在扩大高端己内酰胺产品市场份额,高端己内酰胺产品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公司将着重挖掘高端己内酰胺产品的市场空间,替代进口,促进产品结构优化,稳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大行业话语权。③规模优势。公司优质己内酰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④己内酰胺产业链更具规模,区位优势和客户优势明显。
五、针对投资者的提问,公司进行回答,具体如下:
1、文莱项目二期目前有什么进展?
答:文莱项目二期还处于可研前期规划阶段,总规划产能1,400万吨,化工品部分计划建设约200万吨的PX和150万吨的乙烯。
2、文莱项目一期除PX和苯以外还产出什么化工品?
答:文莱项目一期现有150万吨PX和50万吨苯,其余大部分为成品油。
3、公司对未来国内 PX-PTA-聚酯产业链有何看法?
答:根据已公布的产能投资计划来看,在未来的三年内,国内市场将会陆续新增接近1000万吨PX产能,这将有助于大幅缓解过去国内PX进口依赖严重的格局。但同时,大量供给的产能将会影响PX产品的盈利能力,使得PX产品的利润中枢下移至下游的PTA和聚酯产品。19年四季度,PX与石脑油价差大幅下跌,已达到日韩部分短流程装置的生产盈亏线,这将迫使部分PX装置降低负荷率。所以,未来PX市场的竞争势必会加剧,这会直接刺激下游产业链议价能力上升,未来三年下游聚酯纤维压力将明显小于行业中上游。
中国拥有庞大的纺服内需市场,中国内人均纤维消费才20公斤,美国35公斤,OECD还有30公斤,国内市场容量还会放大,化纤将成为化工领域的水稻和小麦。公司是国内领先聚酯纤维生产商,将受益于聚酯行业的利好发展。
4、公司为何16年的业绩大幅上升?
答: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原油价格自15年暴跌后转为稳中有升趋势,极大幅度降低了14-15年油价暴跌对下游化工产品的存货跌价损失。另一方面16年以来,纺织、聚酯端需求旺盛,行情大幅回暖,聚酯端各产品率先进入景气周期;同时,PTA经过市场内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部分中小低端产能退出,结束了因产能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格局,盈利能力也大大加强。公司通过优化自身产业布局,上下游协同效应开始体现,业绩持续大幅上升。
5、公司如何看待产业链内的周期波动风险?
答:石化产业链的周期波动,一方面来自于最上游原材料原油的价格波动,但主要因素还是由于上下游之间产能结构性紧缺或过剩造成的。公司为了平衡石化产业周期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施行了“纵向柱状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自上游炼化到下游长丝的内部产能匹配,实现“一滴油两根丝”“双纶驱动”的产业布局,以此来平衡因产业链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周期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