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大立科技 (002214) 2020-01-14
一、由范奇先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说明;
二、参观公司产品展示厅;
三、互动交流:
1.问:公司新拓展的“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 助力上海地铁智慧运营具体情况
答: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运营里程已超 1600 公里,约占全国城轨运营线路总数的 1/4。由大立科技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 利用移动视频、可视对讲、站务人员定位等技术进行高效指挥, “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巡视设备区域全覆盖,搭载可见光高清摄像机、气体检测仪、温湿度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与监控,360°的高清视频巡检并结合数据提供智能预警,进一步保障基地安全,提高维修可靠性。大立科技将运用创新技术融合长三角区域资源和智慧,与区域轨道交通运营机构携手奋进,共享智慧未来。
2.问:介绍一下公司回购计划
答: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同时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有效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5,000 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 10,000 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4.80 元/股(含)。回购的公司股份全部用于对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目前公司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开立了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尚未回购公司股票,公司后续将根据工作安排妥善实施本次回购股份方案。
3.问:公司与高德红外、睿创微纳技术上的差异
答:公司研发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采用的是非晶硅技术路线,高德红外、睿创微纳采用的是氧化钒技术路线,非晶硅和氧化钒是当今国际主流的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两条技术发展路径,非晶硅具有热时间常数更小、材料稳定性更优、与 COMS 半导体工艺兼容性更好等特点,更加适合航空航天、空间遥感、态势感知等高端应用场景。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军用非晶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在“十二五”、“十三五”两期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下,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
4.问:公司核高基专项具体情况
答:公司连续承担了“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总金额达 1.01 亿。
第一期项目实施周期为 3 年(2014-2016 年),项目总预算为 6,656.43 万元,课题目标为突破超大面阵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总体技术,形成完整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化自主研发平台和成套产业化制备工艺,研制出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满足 低成本、高分辨率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应用需求。2017 年,公司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百万像素级探测器产业化,产品入选工信部《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第二期项目实施周期为 4 年(2017-2020 年),项目总预算为 3,445.85 万元,课题目标为完成新一代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研制,建立自主研制平台和成套产品化制备工艺,满足装备需求,并形成批产能力。
在顺利推进核高基专项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公司自筹资金进行了 600 万像素的研制相关工作,2019 年公司成功研制出 12μm 像元、3072×2048 规格 600 万像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该探测器采用非晶硅技术路线,产品保持了非晶硅技术路线大面阵、高均匀性和高稳定的特点,可提供更高速、更细腻红外图像,满足高动态、大视场的应用需求,适用于航空航天、空间遥感、态势感知等高端应用场景。
5.问:简要介绍公司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
答:公司现正全力推进探测器国产化替代,并将通过持续研发和工艺改进,提高探测器的面阵规模、降低封装成本,利用自产核心器件的优势,不断拓展军兵种应用,并成功推进对已定型装备的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相关任务,同时为热像仪进入消费级应用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