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TCL 集团 (000100) 2020-01-15
一、介绍 TCL 集团前三季度经营情况
1、集团经营情况概述
公司聚焦核心主业,业绩稳健增长。4 月份,集团完成重组,剥离智能终端及相关配套业务,全面转型聚焦以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为主业的高科技产业集团。2019 年前三季度,以备考口径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1.6 亿元,同比增长 19.2%,净利润为 33.9 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5.8 亿元,同比增长19.3%。
公司以极致效率成本为核心经营理念,优化组织,重构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的领先优势。公司人均净利润由 2.85万元提升至 7.61 万元,集团费用率由 16.1%降至 13.0%。资本结构稳健,资产负债率由 68.4%降至 60.3%,经营现金净流入 76.1 亿元,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产品技术创新为重要驱动力,建立以产品研发和工艺应用为基础的竞争优势。1-9 月,集团累计研发投入 38.9 亿元,提交 PCT 国际专利申请 1,527 件,量子点公开专利全球第二。报告期内,公司推出“星曜屏”Mini LED 背光产品,采用 TFT-LCD 制程驱动 LED 背光技术,通过多分区动态控制,极大改善了画面对比度和显示清晰度,巩固大尺寸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继续增强基于技术升级的规模优势,并围绕多场景应用拓展和产品经济效益提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未来 5 年,伴随 TCL 华星 t6 工厂满产、t7 工厂逐步投产, 6 代 LTPS 的产能持续提升以及 6 代柔性AMOLED产线的逐步满产,TCL华星整体出货面积CAGR高达18%,市场份额将显著增长。同时,5G 时代来临推动终端应用不断丰富,TCL 华星联合行业引领者推出了大尺寸“智屏”、“智慧屏”等新兴显示应用,共同推动以家庭大屏为核心应用的多场景 IoT 生态建设,不断改善以显示为核心媒介的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TCL 华星的 55 吋电视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 1 位,LTPS 手机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 2 位,86吋商用显示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 2 位,中小尺寸产品收入占比达到44.8%。
率先开展国际化布局,完善面向全球客户的工业体系与管理能力。2019 年 9 月 26 日,TCL 华星和 TCL 电子合作的印度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工,项目一期规划年产出 800 万片 26~55吋大尺寸及 3000 万片 3.5~8 吋中小尺寸的模组,预计将在 2020 年上半年量产。TCL 华星通过印度工厂与多家战略客户协同,共同建立当地化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的产业链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化进程和影响,以及 TCL 华星在全球显示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产业金融及投资业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为集团带来战略协同价值和盈利贡献。不仅为集团提供资金管理和资本配置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供稳定的收益贡献;同时,通过孵化、投资等方式,完善产业链生态建设及前沿技术布局。
2、TCL 华星经营情况
1-9 月,TCL 华星实现营业收入 245.6 亿元,同比增长 28.4%,实现净利润 13.0 亿元,同比下降 28.7%,EBITDA%为 26.5%。通过高效的产线投资布局、产业链协同优势和领先的管理水平,TCL 华星持续保持运营效率和效益全球行业领先,具备显著优于同业的周期抵御能力。
深圳 t1 和 t2 工厂保持满销满产,t6 工厂产能按计划爬坡,大尺寸产品出货 1,4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0.1%,出货量 3,001.9 万片,大尺寸面板市场份额提高至全球第三。因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大尺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35.5 亿元,同比下降 17.7%。
t3 工厂的中小尺寸出货面积为 100.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52倍;出货量 8,778.7 万片,同比增长超过 2 倍,LTPS-LCD 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实现营业收入 110.1 亿元,同比增长 3.14 倍。
t4 柔性 AM-OLED 工厂在产能及良率提升、客户开拓方面进展优于预期,在屏下摄像、极窄边框、可折叠等差异化技术领域取得很多领先优势。
二、问答环节
1、公司更名的原因及后续的工作计划?
答:公司更名原因,我们在本周一发出的公告中已有介绍,因为终端和配套业务已经剥离,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我们未来将以做大、做强、做精主业为目标,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并在核心、基础、高端科技领域寻找兼并购机会,打造企业发展第二曲线,构筑核心科技领域的战略性竞争优势。所以,更名为 TCL 科技才符合公司的业务实质和战略方向。
更名事项已完成公司董事会程序,待 2 月 3 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即可启动工商变更登记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系统审核。
2、如何看待大尺寸面板行业供需和价格变化?
答:供给端:因产能集中释放,大尺寸面板行业经历了两年多的周期下行调整,目前看来国内新能产线高峰已过。同时,2018 年 Q4以来非大陆厂商相继出现大幅亏损,纷纷做出下调稼动率、减产转产、关闭产线等结构性调整,部分或通过产能切换与调整,聚焦非消费型产品,如车用、工控、游戏机以及高端笔电方面,减少 TV 端面板产能供给;或明确收缩 LCD 业务、做出转产或退出的战略调整。
需求端:近期呈现改善迹象:2019 年 Q3 开始,随着国内双十一、海外黑五等主要促销带动需求恢复,品牌积极采购备货;同时,受益于 2020 年欧洲杯、东京奥运会双体育赛事的拉动,需求预期显著好于 2019 年。长期来看,受益于大尺寸趋势明确、海外新兴市场市占率快速渗透、超高清视频普及、商用显示等新型显示应用场景快速发展,市调机构预期的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的年复合增长率在 8%左右。
目前,伴随供给端产能增速的明显收缩以及旺季备货需求拉动,库存已经下降到合理水位,面板价格已于 Q4 开始企稳。
3、韩国关厂的进度以及对行业供需关系的影响?
答:大陆面板企业在大尺寸 LCD 领域无论在规模、效率、成本等方面已经建立较强竞争优势,总出货面积全球第一,在大尺寸产线亏损不断加剧的情况,仍保持较好的盈利。国内显示产业的上游元器件、材料等也在发展,部分领域已有成熟配套,半导体显示产业正在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2019 年,韩国厂商在大尺寸面板的市占率在30%左右,由于三星 2019 年三季度已经退出了一条 8 代线的产能,今年的产能份额会下降。至于三星和 LG 的后续产能退出进度,建议以对方公告为准。
4、今年的新增产能与退出产能有多少?
答: 2020 年的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 TCL 华星 G11-t6 产线的满产、京东方武汉 10.5 代线和惠科滁州 8.6 代线的爬坡,且新增产能释放主要集中今年下半年。
退出部分我们已经看到的是三星的 125K,其他产线的具体退出计划,建议以对方公告为准。
5、目前行业库存情况,包括面板厂、终端厂的库存水平?
答:经过 2019 年 Q3 面板厂的大规模减产,面板厂库存普遍消化至健康水位;伴随海外黑五、双十一等节庆促销刺激需求大增,品牌厂库存消化顺利,目前主要品牌厂库存水位处于较低水平,并积极向渠道出货准备元春促销,品牌厂采购需求强劲。
6、面板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为何华星还能保持盈利?
答:一是效率效益领先。通过高效的产线投资布局、产业链协同优势和领先的管理水平,TCL 华星持续保持 EBITDA%及 ROE 效益全球行业领先,也是投产 8 年以来唯一一家每年都盈利的面板企业。
二是新增产能带来的高成长。2019 年,华星 t1 和 t2 满销满产、t3 扩产、t6 量产爬坡、t4 投产,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随着新投入的两条 G11 高世代线投产,TCL 华星未来 5 年面积复合增长率高达18%。
三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此前,华星光电在仅有两条 8.5 代线的基础上,通过聚焦产品以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求,随着新的产线和工艺导入,TCL 华星正在从 TV 龙头转变为多应用持续领先的面板厂商。大尺寸如 55 吋电视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 1 位;商用显示产品增速显著,86吋商用显示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 2位。中小尺寸方面,LTPS手机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 2 位,车载笔电占比相应提升,整体中小尺寸产品收入贡献超过 40%。
7、华星的竞争优势?
答:目前在大尺寸 LCD 主流应用方面,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在2018 年就已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而这其中随着两条高世代 G11线产能的释放,TCL 华星的市场份额将在未来 2 年稳步提升至全球前二。随着东京奥运会和欧洲杯等赛事对明年电视机销量的积极影响,以及 5G 发展带来的“智慧屏”、“智屏”等新应用需求增长,高解析度、大尺寸化趋势更加确定。
从下游客户端看,华星与三星、TCL 电子等全球领先的 TV 厂商保持稳定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产品根据战略客户的需求优先配置,不但有利于 TCL 华星满产满销,效率效益进一步提升,随着未来 TV厂商龙头效应明显,TCL 华星也将获得更长远、稳定、持续的高增长。
此外,在技术领域,华星大尺寸的 HVA 技术以及今年可量产出货的 Mini LED on TFT 技术主要面向 TV、商显市场的高端产品,具有最佳的显示性能指标,公司的正在如 55 吋、65 吋、75 吋以及 4K/8K 等大尺寸高端产品上发力显著,55 吋市场排名全球第一,65 吋以上增速显著。小尺寸上,TCL 华星针对手机、平台、车载等市场的产品技术升级趋势,直接以 LTPS 和 AMOLED 切入中高端市场,目前 LTPS手机市场份额第二,折叠的 AMOLED 手机屏已量产出货。
面向下一代显示技术,公司积极布局材料、设备及工艺制程环节,在华星的下一个 10 年实现技术和生态的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