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迈瑞医疗 (300760) 2020-02-21
(一) 公司就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从春节到现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迈瑞作为主力军一直在抗疫的第一线战斗。自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迈瑞医疗春节期间紧急复工,疫情特殊时期不停工,持续不断驰援疫情严重地区,破除万难第一时间完成急需设备交付。截至 2 月 17 日短短半个多月时间,迈瑞制造中心就生产并向全国医院交付约 3.5 万台医疗设备,其中包括向疫源重灾区专门用于收治新冠病毒患者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交付了 3000 余台关键设备,这些设备的生产运抵安装培训,全部是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同步完成的。除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湖北地区医院以外,公司的产品还参与供应了北京小汤山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瓯江口院区等在疫情中紧急设立的隔离院区。作为具备行业龙头的品牌实力和民族企业的使命感,迈瑞在上述重大的项目中快速响应,尽最大努力交付产品,为抗疫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收紧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一系列方式解决了产能、原材料供应、运输等问题,在整个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湖北地区的抗疫工作仍未完成,任务仍然艰巨。包括产品的交付、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后期跟进的服务,公司已集中所有的资源来满足湖北前线的需求。但目前供应的缺口仍然较大,给公司的产能带来很大的挑战。
长远来看,经历此次疫情的迅速爆发,政府逐渐认识到目前国家卫生系统和疾控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中国人均占有的 ICU 病床数还远远未达到供需平衡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巨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已经做了相关的部署,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在疫情稳定之后,国家必将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查漏补缺和体系建设的举措,作为行业龙头,迈瑞将积极参与到体系的建设中,做出民族企业应有的贡献。
(二)互动提问:
问:目前公司在武汉等主要疫区的供货情况如何?
答:公司面对此次疫情提供的设备主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移动DR、便携超声以及体外诊断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和 CRP。需求端而言,武汉以及湖北地区的需求量大且尤为紧急。为了全力支持疫区医护人员的工作,全力保障前线的设备使用需求,公司已尽可能地调配了全国库存和产能支援湖北地区。其中重症治疗及康复所需的呼吸机、监护仪以及诊断筛查所需的移动 DR 的需求量比往年同期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在短时间内的供应存在压力。
为了应对产能需要大幅释放的情况,针对上游供应,一方面,公司春节前已一定程度预判了疫情,紧急发动上游准备原材料,动员国外上游供应商在春节期间扩大了几倍产能。另一方面,迈瑞国内供应链遍布全国各地,面对节后国内各地复工时间不一的情况,数百家上游供应商提前复工均面临重重困难,为此公司积极努力协调多方沟通,在符合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力推动上游供应商紧急恢复生产;截至 2 月 20 日,经过公司上下各部门同事在全国各地的协调努力,迈瑞全国 853 家供应商中已复工 794 家,其中迈瑞一级供应商已全部复工,为保证迈瑞源源不断向疫情严重地区交付所需急救设备起到决定性作用。
针对公司自身的产能,公司光明制造中心大年初二已提前复工,使命感促使很多员工初一刚到家就启程返回深圳,整个春节期间公司制造、物流、营销、用服、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近 2000 人提前复工。在确保安全防疫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自 2 月 3 日起迈瑞医疗总部及制造中心全面复工,各地分公司也陆续根据当地政府的指引逐步复工。全面复工后,公司集中资源向疫情严重地区所需产品倾斜,不光抽调制造中心其他产线同事支援,甚至公司其他部门同事,如研发、用服工程师,甚至行政系统、IT、财务、人力资源的同事也到生产线上工作。同时工程和品质人员组成联合现场检查组,识别关键控制点,把好产品出厂检验,确保交付产品合格。近期,迈瑞制造中心已启动招聘新员工,以期进一步扩大产能,最大程度支持抗疫设备需求的供应。
问:疫情中需求量极大的产品较以往相比增加多少?
答:通过目前的订单量来看,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的需求量相当于以往同期数倍的量,而由于移动 DR 过去占影像线的比重本来就较小,疫情期对移动 DR 的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些产品都急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生产交付压力较大,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出现供不应求,供应能力成为满足临床需求的主要瓶颈。
问:医院对公司产品的看法是否有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
答:以呼吸机为例,原本主要是应用于医院的呼吸科、ICU 和手术室,其他科室几乎没有呼吸机的应用,而即使是呼吸科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使用理解也不够透彻。公司的 SV300 呼吸机虽然是有创呼吸机,但是同时具备无创模式,并且自带氧疗功能。我们的呼吸机设备体积轻巧,方便转运,内置压缩机在仅有氧气瓶的情况下即可正常使用,恰到好处应对新建医院需求。目前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机的使用可缓解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为患者提供好的生命支持,有助于帮助患者争取时间,提升危重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率,因此疫区的医院目前对 SV300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另外还有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 IT 解决方案也给疫区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新冠病毒感染性强,对不同程度的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极高风险,迈瑞设备通过互联互通,使医院端可对患者实时集中监护,医护人员可在医院端的中央站和隔离病房 外查看患者信息,亦可通过MobileViewer 手机端查看,减少反复进出病房的隐患,以数据互联,隔断病毒互联,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问:目前武汉医院的床位和设备数量是否已经足以应对疫情?
答:从投入使用的情况来看,目前重症床位数应该是够的,但轻症患者还需逐步落实应收尽收,方舱医院的床位数还存在缺口,所以目前还在加紧对方舱医院的建设。但从我们的订单交付情况来看,这些医院的医疗设备目前还是非常欠缺,例如需求量最大的呼吸机,目前仍远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公司已经在集中全部资源优先供应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和部分湖北以外的紧急临时医院。
问:在疫情下,公司如何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答:虽然公司绝大部分已经全面复工,但复工的前提条件是优先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公司已采购复工所需的医用口罩、消毒液等相关用品,目前深圳总部的复工条件已经达到了当地政府复工指引的要求,部分无法返回公司现场办公的员工则采用远程办公的形式。而在武汉当地进行设备运输、装机、培训的员工已严格按照医院的防护要求进行相关工作。复工后尚无公司员工确诊的案例。
问:有哪些品类的产品受到疫情的影响而需求下降,下降的程度有多少?
答:分产线来看:
(1)生命信息与支持:受疫情的影响,麻醉机的需求量在一季度有所放缓,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手术量的恢复,预计麻醉机在今年下半年将会有明显的回暖。因为常规招标节奏被打破以及政府全力抗疫重心变化,灯床塔和 AED的需求有一定时间的延迟。
(2)体外诊断:疫情期间,医院的常规门诊和与疫情无关的检测大幅减少,并且医院在此期间采购的重点放在与疫情相关的设备上,因此 IVD 产线中受负面影响的主要是生化和发光。取决于疫情的进展,预计生化和发光将会在二季度末或下半年回暖。
(3)医学影像:此次疫情中需求较大的是移动 DR 和便携彩超,但这两者占整条产线的比重相对较小。而台式彩超与疫情关联不大,医院的招标预算短时间内可能优先用于满足抗击疫情所急需的设备,因此而放缓对台式彩超的招标采购,同时民营医院的采购需求也会因疫情而延缓。除以上三条产线外,与生命信息与支持有极强协同性的硬镜产品也受疫情的影响有所放缓,但公司坚定看好微创手术领域的发展前景,随着微创手术占整体手术量不断提升,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由于目前一季度刚过一半,未来疫情的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及时评估疫情影响。
问:随着疫情的缓解,医院的采购是否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答:目前处于返工返岗的高峰时期,正需要做好相关防疫防护工作,不可以掉以轻心,尤其像珠三角、长三角这样输入性人口较多的地区,要避免超级传播者的出现。疫区的各家医院目前依旧忙于治疗重症患者,“应收尽收”还未全部完成,更别提完成所有患者的救治、康复,需求大的产品如呼吸机还是非常紧缺。常规采购需求恢复要等到疫情解除,居民生活恢复正常。
问: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来看,疫情过后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答:短期来说,针对疫情期被压抑的需求,包括常规门急诊、体检、慢性病、手术等,涉及产品如发光、生化、台式彩超、灯床塔、硬镜,在疫情结束后都会反弹,而且由于疫情带动居民对健康的更加重视,会进一步促进这些常规需求的提升。而在疫情期需求爆发的产品,如监护仪、输注泵、呼吸机,会在疫情稳定后会回归常态。习近平总书记于 2 月 14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因此从长期来看,国家将继续重视医疗卫生系统投入,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通过此次对抗疫情的经验教训有望促进全国各级医院注重发热门诊、急重症、传染病、呼吸科等相关科室建设,各级医疗机构扩容和能力提升的需求将长期释放,利好行业发展。
问:目前国内重症 ICU 的建设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据中国医学院的统计,中国医疗市场 ICU 仅占普通病房约 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15%,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已经达到了 17%-18%。受疫情带来的经验教训,公司预计各地医院将会掀起重症 ICU 的建设浪潮,医院将更加重视相关重症科设备的采购。作为围术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迈瑞,我们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 ICU 建设所需全套医疗器械的公司,可配置的器械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注泵、便携超声、移动 DR 以及相关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和试剂。
问:公司中长期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答:根据《2019 年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2018 年的市场规模约为 5300 亿元人民币,公司目前已有的三条产线在这其中的可及市场规模约为 800 亿元,而 2018 年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收入约为 78 亿元,占国内可及市场的比重不足 10%。根据 EvaluateMedTech 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 4300 亿美元,而其中公司现有产线的可及市场规模约为 730 亿美元,而公司当年的整体营业收入约为 20 亿美元,占全球可及市场的比重不足 3%。由此可知,我们现有的三条产线占国内和全可及市场的比重仍旧较小,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从中长期来看,公司的工作重心将依然放在现有的三条产线上,继续夯实已有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客户群突破,提升市场份额。从更长远来看,公司已经开始了新业务的布局,例如正在培育中的微创外科业务,相关统计表明中国手术量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而且跟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中国医疗市场整体手术量,特别是对微创手术的日益重视,微创外科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巨大。
问:随着疫情逐渐在海外蔓延,公司是否有看到海外的订单也逐渐增加?
答:公司陆续收到海外一些地区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而提前进行部署的采购订单,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国家。但目前订单量都不大,我们也不认为其他国家会像国内一样产生如此集中的需求。
问:未来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 3 点布局:
1、品牌建设。分产线来说,体外诊断产线未来将逐步从仪器销售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仪器和试剂相结合的模式,目标客户逐渐从小样本量实验室向中样本量实验室和连锁私立医院转变,实现客户群突破,逐渐提升稳定可持续的体外诊断试剂收入。而在生命信息与支持和医学影像产线,未来公司将借助高端监护仪的品牌效应,逐渐进入大医院、集团医院、医联体客户的视野范围,提升公司产品在高端客户的品牌认可度,继续实现两条产线的客户群突破,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
2、本地化建设。由于公司成熟的海外市场本地化管理体系,公司的海外业务并未受到此次疫情的过多影响。比如我们北美、西欧各子公司从管理层到一线销售人员基本都是当地员工,已全面实现本地化运营。未来一大重要的布局还是进一步加深本地化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地区,从管理层到营销人员、用服支持人员逐步实现由本地员工主导,更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加强平台化运营能力。
3、营销体系建设。从员工数量来看,公司的海外员工还是远远少于国内员工,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仅占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因此,未来公司将不断完善海外子公司的团队建设工作,将海外的营销团队以及渠道管理体系按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群覆盖做好精细划分、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