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问答全文
天邦股份 (002124) 2020-03-03
一、公司2019年经营情况
2019年上半年公司因为非瘟疫情影响存栏量在下降,也在持续摸索实践防非经验,下半年才开始大规模增加能繁母猪。2019年公司母猪存栏量是先降后升的,2018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7.8万头,2019年底恢复到17.4万头。育肥猪存栏量的恢复更慢一些。 防非上,目前母猪场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可以防控住非瘟了;家庭农场部分,淘汰了一部分条件比较差的,保留了部分生物安全条件改造后满足要求的。同时公司也自建养殖场,主要是通过租赁的方式,2020年工程如果按期完成的话预计年底能达到150万头。未来两种方式会并存,一方面租养的模式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好的家庭农场会继续保留和发展。
二、新冠疫情的影响
1)对公司生产影响比较小,因为猪场是全年无休封闭管理的; 2)影响主要集中在湖北,前期饲料、种猪和仔猪的运输比较困难,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小组,解决了饲料运输的问题;销售上有所滞后,2月湖北区域卖的很少; 3)其他区域主要是工程建设上受到影响,无法及时正常开工。
三、防非经验
2019年在摸索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目前母猪场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有些支出是一次性的,20年成本应该不会那么高了。整个行业经过这1年的探索已经基本形成成熟经验了,预防为主,还是有疑似病例的话也可以快速处置减少损失。
四、出栏量
2020年的出栏量目标会在年报里披露,2020年仔猪和育肥猪都会出,仔猪占比预计超过50%,但这个比例也是根据价格行情和公司对风险的判断进行调整,例如有些区域如果家庭农场风险高的话,也会多卖一些仔猪。整个2020年出栏量会逐月增加,当然中间也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波动。
五、公司今年多卖仔猪的原因
主要出于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平衡。2月仔猪价格比较高,所以就多卖一些仔猪,考虑到育肥过程中的死淘以及后期猪价的波动,我们认为卖仔猪的收益不一定差。而且公司现在育肥量比较小,每个月也需要卖一些仔猪。此外,公司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区域仔猪产能和家庭农场的育肥产能不完全匹配,所以仔猪产能多的区域会有卖仔猪的情况、仔猪产能不足的区域会外购一些仔猪。
六、公司留种情况
公司2019年下半年开始三元留种,目前三元母猪占比30%多。三元母猪生产效率可能会差一些,但目前还没有特别多的数据出来。公司最近也在做母猪结构的调整,淘汰了一些性能不太好的。公司现在每个月都把出生的猪进行公母分群管理,母猪基本都留下来,满足自己的选种需求,剩余的部分作为肥母猪或者种猪出售,相对阉公猪都有一定的溢价。2020年上半年预计能繁母猪每个月增加2-3万头,具体要看工程建设和投苗进度。后续随着在建工程的完工,母猪的增加会更快一些。
七、养殖成本
仔猪生产成本:今年相对去年会偏高一些,因为大量新场在投产,主要是上半年会高一些。目前成本大约是500元/头,仔猪重量一般在6-7公斤。 育肥猪生产成本:公司2020年育肥成本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 1)现在存栏量还不饱和,折旧摊销比较高,成本还是会偏高一些; 2)公司会考虑平衡区域差异外购仔猪,外购仔猪成本相对较高; 3)代养费提升,公司现在平均代养费是400-500元/头。 这些共同导致生产成本偏高,后续公司会紧紧抓住生物安全防控,成本应该会慢慢降下来。
八、产能
现在公司曾祖代和祖代种猪总存栏量在4万头左右,可以满足公司目前对种猪的需求。育肥场项目顺利完工的话,今年年底租赁部分育肥产能达到150万头,家庭农场这块目前的产能是100万头左右,未来还会继续发展家庭农场。 对于区域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公司母猪场尽快投产尽快配种,另一方面公司也将尽量在各区域当地外购部分,尽快提高产能利用率。
九、养殖模式
2019年公司还是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自有的育肥场和租赁的猪场主要用来培育后备母猪。2020年如果顺利的话租赁养殖和“公司+农户”模式存栏量可能各占一半,未来租赁方式是公司的首选,家庭农场有合适的也会继续发展。公司现在新发展的家庭农场平均的产能在2400头左右。
十、定增募投屠宰项目的原因
1)未来调猪改成调肉,会是全产业链的竞争,不仅仅是单一养殖环节的竞争。公司的长期策略不仅是要卖猪更是要卖肉、卖食品; 2)等行业产能恢复后,猪价进入下行周期,通过屠宰可以获得屠宰环节的利润,平滑猪周期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3)公司猪肉的品质很好,未来希望通过差异化提高利润。而仅销售生猪,体现不出产品差异,只有销售肉制品才能做出差异化。屠宰项目的投产至少是2年后,2年后公司在阜阳地区的育肥产能将提升,可以匹配公司的屠宰产能。
十一、公司和浙农发的合作
公司和浙农发合作共同控制兴农发牧业,通过兴农发牧业在浙江开展项目,包括老猪场的收购改造和新猪场的建设,在当地的土地等资源主要是浙农发在协调,公司主要是提供技术、管理和种猪资源。